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地球系统的碳循环主要是在无机碳和有机碳之间的转换。图示如下:
在陆地碳循环过程中,地表光合作用是在太阳能驱动下的短期有机碳构造,这个过程使得大气圈中的碳流入生物圈。各种动物则通过食物链与新陈代谢作用,吸收、储存和排出含碳物质,并释放到大气圈与水圈中去;有些储存在有机体中,经长期埋藏,形成化石燃料。海洋浮游植物和藻类利用海水中溶解的CO2进行光合固碳作用,这些生物可将空气中CO2转化为碳酸盐岩,与无机碳酸盐沉积一起固定在岩石圈表层。
碳构造的灾害效应就是当二氧化碳、甲烷的数量累积到引发显著的全球变化时,在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分别触发海底滑坡、海水酸化、全球变暖、生物灭绝等灾害。因此需要减碳、固碳、增加碳汇(碳汇就是减少CO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或机制)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途径。
海洋是人类排放CO2的最大碳汇,也称“蓝色碳汇”。其中的油气储层、咸水层或不可开采的煤层等地质体,可以作为重要的封存CO2场所。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在海洋与大气之间发生流转。流向海洋则海水会逐渐酸化,流向大气则全球变暖。
随着工业化进程,岩石圈中数亿年积累的能量在短短不到200年内再次释放到大气圈,使得现代地球系统紊乱。因此,控制并减小向大气中排放CO2的量和排放速率,以减缓全球变暖进程,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学、社会意义。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