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图中的大生纱厂是由南通人张謇创办的。结合所学知识,推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背景和目的。根据图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张謇考中状元后,并不热衷于仕途晋升,而立志发展民族工业。为创办大生纱厂,他奔走于南京、武汉、上海等地,向商人、官员筹集资金,饱尝艰辛。但他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终于使大生纱厂如期开机出钞。后来,他又陆续创办了各种相关企业数十家。
回答:请你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张謇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造成“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摘编自《近代经济研究》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一 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王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 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基础,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摘编自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材料一:
材料二:工业领域一受到刺激,其后果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工业部门的进步会把所有其余部门带动起来。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在江南制造总局“华匠学徒,按日点工给价”,“内地工匠,小工则人无定数,视工务之缓急为衡;价有等差,较技艺之优劣为准。”在天津机器局“中外匠役是才给值”。
——摘编自《李文忠公全书》
材料一:清政府制定洋务运动的方案,是被内忧外患逼出来的、并无远大目标和完整计划。从1865年至1884年间,以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大型企业为骨干的19个近代军用工业创设,但管理方式仍存在封建衙门的恶习。同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30余个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建立,然而员工经费支出高,官员贪墨成风,外国控制着焦炭等原料和技术等问题层出,随着开销增大,西方企业不断在华创办,洋务企业渐渐走入困境。
﹣﹣摘编自姜铎《慈禧与洋务运动》等
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