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如图是对声音刺激形成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 单独给狗喂食,会使其分泌唾液,该反射属于(填“条件”或“非条件”) 反射.
(2) 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乙处形成听觉,此时还不会引起唾液分泌.这一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理由是
(3) 经过先给铃声再给食物的训练,狗的大脑皮层中甲、乙两处会建立暂时性联系.理论上,狗听到铃声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比食物刺激引起唾液分泌所需要的时间(填“长”、“短”或“相等”),原因是
【考点】
反射的过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恶心、呕吐防御反应的神经机制

我国研究者初步揭示了摄入受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机体恶心、呕吐等防御反应的神经机制。研究者先给小鼠品尝樱桃味糖精溶液后,随即在肠道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出现呕吐现象。多次重复后,小鼠出现味觉回避反应,即饮用樱桃味糖精溶液的次数和用量显著减少,表现出“恶心”样行为。

小鼠肠道上皮中存在着一类肠道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这种细胞合成了占机体90%的5-羟色胺(5HT),研究者推测,肠嗜铬细胞可能是在恶心、呕吐反应中帮助大脑感知病原体入侵的“情报员”。研究者敲除小鼠肠嗜铬细胞合成5-HT的关键酶基因后,发现小鼠对含毒素饮料的恶心、呕吐反应大大下降,对相应味道饮料的回避反应也会消失。

如下图所示,在肠嗜痔细胞周围分布着具有5-HT受体的迷走神经元末梢,5-HT诱发了迷走神经元的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而切断相关迷走神经,可以显著缓解注射肠毒素小鼠的恶心、呕吐反应,接收迷走神经传入的是脑干DVC区,抑制DVC神经元活动也可以缓解注射肠毒素小鼠的恶心、呕吐反应。DVC区的有关神经元传递信息到邻近的LPB区和rvRG区,研究者特异性激活或抑制DVC-rvRG环路,将分别诱发或抑制小鼠呕吐现象,特异性激活或抑制DVC-LPB环路,则分别诱发或抑制小鼠“恶心”样行为。

化疗药物会使癌症患者产生强烈的恶心、呕吐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研究者发现化疗药物也会激活相同的神经通路。这项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恶心和呕吐的神经机制,有助于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发止吐药物。

(1) 小鼠摄入浸桃味糖精溶液时,糖精溶液引起小鼠唾液分泌(a),多次摄入有肠毒素的樱桃味糖精溶液后,产生味觉回避反应(b)。请填表分析a和b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反射,比较这两种反射的异同点(各写出一条即可)。

类型

相同点

不同点

a

  

  

  

b

  

(2) 依据本文,小鼠出现“恶心”样行为的机制是:肠毒素进入消化道→(选填下列事件前的字母并排序)→“恶心”样行为。

a、迷走神经将信息传递到DVC区

b、控制肠道平滑肌收缩的神经被激活

c、肠嗜痔细胞释放5-HT增加

d、激活DVC-rvRG环路

e、抑制DVC-rvRG环路

f、激活DVC-LPB环路

g、抑制DVC-LPB环路

(3) 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味觉回避反应的生物学意义是
(4) 基于文中的神经机制,请提出一种止吐药物的作用机理。
综合题 普通
2. 分析关于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背景】蝌蚪遭遇捕食者攻击时,尾部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问题提出】尾损伤是否影响蝌蚪的游泳速度?

【研究假设】轻微尾损伤对游泳速度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实验设计】

(1) 采集某地多个水塘中特定发育期的林蛙蝌蚪回实验室饲养.对在多个水塘中取样的最合理解释是         

A. 扩大样本数量 B. 增加样本种类 C. 增加取样随机性 D. 均衡性别比例
(2) 为使蝌蚪更好地适应饲养箱环境,控制因素应包括       (多选)

A. 水温 B. 室温 C. 湿度 D. 水生植物
(3) 选尾部完整的蝌蚪,统一编号后分为三组,用于尾损伤处理.分组的最重要依据是(从下列关键词中选择).

蝌蚪颜色     尾长      来源地   游泳速度      蝌蚪编号

根据尾损伤处理情况,将上述三组蝌蚪命名为轻微损伤组(QW)、严重损伤组(YZ)、对照组(不损伤,CO),带伤口愈合后进行后续试验.

(4)

【数据采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编号、组别、原始尾长、断尾前游泳速度(v1)、断尾后尾长以及断尾后游泳速度(v2).

【实验结果】

图1所示实验数据处理方式中,能支持研究假设的有

(5) 探究断尾前后尾长与游泳速度的关系,得到图2.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游泳速度与尾长呈正相关

②游泳速度与尾长的关系与尾损伤无关

③在相同尾长情况下,尾损伤蝌蚪游泳速度变快.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