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题为“能见蔚蓝”.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

(1)天然气是一种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若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我国积极改进风电技术,扩大风电使用,并配套大型储能设备“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以保证稳定供电.与煤炭火力发电相比,风力发电的优点是 .

(3)近日,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发电叶子”,将这种叶子放入水中,在太阳光照射下,叶子中的催化剂会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储存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再转化为电能,供家庭用电需求.“发电叶子”产生氢气、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想加入“地球一小时”我该怎么做?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合理即可)(举1例,下同),能源有(合理即可)。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合理即可)。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即可)。

科普阅读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