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会逐渐减少,这个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考点】
升华及升华吸热;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
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
为黑色碳粉。(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空题
容易
2. 儿童发热,妈妈常用“退热贴”降温。“退热贴”在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的一种固态的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大量吸收体表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
填空题
容易
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是物质三种状态下的物理模型,则物质由甲图状态变成丙图状态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
填空题
容易
1. 2024年春,省城合肥突降一场颗粒状的“雪”。气象学上把这种“雪”的物体叫做“霰(xiàn)”。霰的直径约在0.3~2.5毫米之间,它比较松散,硬度不如冰雹,落地常反跳,容易碎。“霰”的形成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
填空题
普通
2. 喜欢动手实验的小明,把干冰放入小瓶中,在瓶口套上气球(如图甲),过了一会儿发现气球鼓起来了,同时在瓶子底部的外壁上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瓶中干冰
(吸收/放出)热量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气态,瓶外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霜。
填空题
普通
3. 2024年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鹊桥二号将架设地月新“鹊桥”,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由于高速运动,飞船的外壳温度会比较高,在飞船外壳上有特殊的涂层,该涂层可以瞬间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气体,达到
(选填“升高”或“降低”)温度的目的。
填空题
普通
1. 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我们可以利用干冰降温,这是因为 ( )
A.
蒸发吸热
B.
熔化吸热
C.
升华吸热
D.
液化吸热
单选题
容易
2. 小明在家帮妈妈做饭时,从冰箱中拿出的冻肉上有白霜,该现象属于( )
A.
升华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凝华现象
单选题
容易
3. 年初“南方小土豆”齐聚哈尔滨时,欣赏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雾凇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 )
A.
凝华
B.
液化
C.
凝固
D.
升华
单选题
容易
1. 小明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探究“碘的升华”的实验方案:
(1)
已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510
°
C,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为113.5
°
C。上述设计中,更合理的方案是
(选填“甲”或“乙”),理由是
;
(2)
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了下列实验: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干冰,观察到水中很快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实验中,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
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根据图1和图2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如图1所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浇冷水,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2)
如图2所示,①小明将装有碘的密封玻璃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色碘蒸气,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②小明将出现紫色碘蒸气的密封玻璃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在玻璃管内壁上出现
,与此过程中发生相同物态变化的实例为
(选填“雾”“霜”或“露”)。
填空题
普通
3. 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
(2)
铁丝网上的霜:
;
(3)
窗上的冰花:
;
(4)
用久了的灯泡壁发黑:
.
填空题
普通
1.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B.
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
C.
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D.
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
单选题
容易
2. 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 )
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
烧杯中冰变少③
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 ④
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事例描述正确的是( )
A.
仙女山大草原的积雪慢慢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B.
衣柜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是发生了凝华现象
C.
将“便利贴”贴在作业纸上,利用了分子间的斥力
D.
严冬,人们搓手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增加手掌内能
单选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