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上海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在《中国实情》一文中写道,“夫中国,东方一病人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文章经《时务报》进行转载,“东亚病夫”的称呼也在这一年传向了世界各地,这深深刺痛了国人的神经。19世纪后期伴随着西方体育的传入,在中国形成了一股以“尚武”为主要内容的军国民体育思潮,这一时期许多爱国人士都曾将救国视角转向过体育。从严复的“鼓力”到梁启超的“尚武”,从鲁迅的“呐喊”到毛泽东的“野蛮”,有种渴望始终伴随着这一思潮,那就是民族独立;有种责任始终承载着这一思潮,那就是改造国民。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1932年,中国首次派出6人代表团参加了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仅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个人登场参加比赛。
——摘编自倪京帅张业安《体育塑造近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演进历程及价值转向》
材料二 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大事记(部分)
20世纪50年代 | 陈镜开、吴传玉、容国团等运动员先后在国际赛场打破世界纪录或夺冠,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展现出中国人民的崭新形象。 |
1954年 | 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成为新中国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标志性事件。 |
1971年 | “乒乓外交”促成隔绝了22年的中美两国关系破冰。 |
1984年 | 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为新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金牌。 |
20世纪90年代 | 1990年,中国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新型举国体制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先后出台,有力促进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
2008年 | 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并以51枚金牌第一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
2022年 | 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 |
——摘编自靳大力《体育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内蕴逻辑、发展历程和实践路径》
材料三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钢牌,金牌数与美国并列第一,创造了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中国体育代表团时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向着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目标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