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秦汉在制度上是先后承袭的。《史记》《汉书》凡是讲到各种汉朝制度,从经济政治以至文化学术,必首标汉袭秦制,如“汉因循秦制而未改”。
“汉承秦制”之说由来已久,似乎已定论。然而考察秦汉时期的史实,这一论点与具体事实多有出入,不能不使人产生疑窦。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秦汉制度的继承与发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全面准确,认识有一定高度)
材料一: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唐朝治边思想是对汉末以降几百年间民族冲突与融合进程中经验与教训的总结,唐皇室在治边思想上有较少的夷夏意识,唐高祖提出要“追革前弊……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治边指导方针,唐太宗曾说: “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怀之以文德的羁縻之策是唐朝在确立“君臣之位”光环下统驭边疆的手段,唐朝后期,随着国力的衰落,边疆地方势力开始抬头,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摔之势。
——摘编自刘俊珂《汉唐西南边疆经略再研究》
材料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录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尊崇儒家,包括:在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在教育方面,兴办太学,使天下文人学儒家经典。……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余年之久。
——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思想界一直有一个关于文化与政治之关系的争论,说到底是文化优先论,还是制度优先论。我认为如果纯粹从抽象逻辑上探讨,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两者可能都同样重要,没法分清孰轻孰重。
——高全喜:“究竟什么是共和国?”
材料一:秦时个体小农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式,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为平等,家庭暴力受到法律的遏制。妇女由于广泛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承担徭役,其家庭地位不会低于男子多少。秦律有翔实的婚姻法,男女成婚、离婚必须报官备案,以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秦时女子有择婚拒嫁、夫死再嫁和弃夫再婚的自由,并视为良妇,不得歧视。
——摘编自任树民《秦汉时期的婚姻家庭》
材料二:从杨树达先生《汉代婚丧礼俗考》及现存汉朝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汉朝的婚姻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夫多妻制;有礼法应允的聘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其他如父死妻其后母、兄亡妻嫂的收继婚、同姓血缘婚、交换婚、入赘婚等,并行不悖。汉朝人在择偶标准上,“女不必贵种,要之贞好”;在婚姻选择上,有“由女子自主之者”“有夫家弃其妇者”“有妇或妇家求绝者”。据史书记载,汉初丞相陈平之妻张氏在五次守寡后嫁给陈平;平阳公主初嫁曹寿,再嫁夏侯颇、后又卫青。由此可见,在汉朝女子再嫁是不受约束、不失体面的。
——摘编自徐丽君《略论秦汉婚俗的自由开放性》
材料一:汉武帝在位时,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由无为转为有为。由于社会在复苏、繁荣的同时也趋于复杂化,新的问题不断涌现,原来以不变应万变的“无为”方针已渐不适用。国家经济实力的积聚,也为“有为”提供了可能。汉武帝本人富有政治才略和抱负,积极推动政策转变,在内务、外事、政治、经济诸方面都建立了显赫的功业。
——张鸣《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一套稳妥可靠的官僚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的政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魏晋时期,统治者力图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吏,但最终形成了“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的门阀制度。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有文才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而平民百姓,因为有可能通过科举而同样步入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因而他们对现有秩序往往也表示拥护。科举制度的作用,不可不谓大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政府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三 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一 兴修这些水利工程,一则需要组织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二则作为系统工程,这些水利设施牵涉到广大地区的物质和经济利益,必须协调各地区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因此,上述水利工程都是由列国中最具经济实力的大国组织兴建的,而且越是力量强大的国家组织兴建这类工程的规模也越大。各国把兴修这些水利工程作为耕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税收入,以农养战。
——摘编自李学勤等《文明的历程·战国》
材料二 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英”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央政府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至唐武德四年(621)废止,前后跨度为733年。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