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C.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蜡烛燃烧是反应
A.受热易熔化 B.密度比水小
C.可以燃烧 D.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点燃蜡烛,用一个小烧杯罩在
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2)再用一个内壁沾有的小烧杯罩
在蜡烛火焰的正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填“已经”或“尚未”)耗尽
小军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于是他在参加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提出这一问题。
【提出猜想】
小军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CO2);小帅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H2O);小红同学则猜测白烟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1),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同学的猜测。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2),烧杯内没有出现水珠,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白烟是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的猜测。
【拓展提升】
(4)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小组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如图1),约1秒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选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原因是。
小组同学分别用冷而干燥的烧杯和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先后罩在火焰上方(如图2)。
【小组讨论】
实验观察到前一只烧杯内壁,后一只烧杯内壁,说明蜡烛燃烧有其他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集气瓶中盛有不同配比的氧气、氮气的混合气体,小组同学分别将6支相同的蜡烛点燃后测定其燃烧时间(如下表)。
氧气体积分数
10%
20%
40%
60%
80%
100%
燃烧时间/s
0
12
26
35
30
25
现象
立即熄灭
安静燃烧
剧烈燃烧,烛芯长度变大,蜡烛高度变小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对蜡烛在集气瓶中燃烧时间的影响。
小组同学对比任务三中氧气体积分数60%~100%的现象,发现氧气体积分数越大,蜡烛燃烧越剧烈,烛芯长度变大和蜡烛高度变小越显著。猜测烛芯长度或蜡烛高度可能会影响燃烧时间,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相同蜡烛高度,不同烛芯长度的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如下表1所示。
实验3:将集气瓶中充满空气,测定蜡烛在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如下表2所示。
表1
烛芯长度/cm
0.3
0.5
0.7
0.9
16
13
11
8
表2
蜡烛高度/cm
1
3
5
7
17
10
9
【结论】实验2的结论是:。
【反思评价】甲同学认为实验2、3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完全消耗。乙同学依据实验1判断甲同学的说法不严谨,支持乙同学判断的证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