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图所示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散放于草原上的捕鼠夹,获取的捕获率数据,反映的是田鼠种群的 (填“绝对密度”或“相对密度”)。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属于r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选择 (填“化学防治”或“生物防治”或“机械防治”)控制此类动物危害的技术比较科学。
(2) 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 (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K值,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
(3) 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X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①改善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②建立,为该濒危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③消除两个种群之间的空间屏障,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考点】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朱鹮有着“东方宝石”的美誉,1981年全球仅陕西洋县存活7只个体。由于初始数目过少,且高度依赖在传统方法耕种的稻田里取食,保护难度很大。我国政府对朱鹮的保护措施,被誉为“国际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典范”。
(1) 最初生活在洋县的7只朱鹮构成了一个。通过社会广泛参与保护,2023年底全球朱鹮数量已经突破一万只,摘掉了“极濒危”的帽子。
(2) 为扩大朱鹮的栖息地,保护工作者在多个朱鹮历史分布区域中进行了野化放归实验。数年后,通过鸣声识别的方法统计分析某野化放归群体的数量特征,如下图。

①调查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如朱鹮、大熊猫、东北豹等)的种群密度,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就不适用了,除了声音个体识别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写出一种)方法调查。

②根据该群体的数量特征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据此可以预计该群体的数量将保持增长。

(3) 近年来洋县朱鹮野外个体数量增速明显变缓,除了逐渐接近当地环境条件下可以的最大数量(K值)以外,保护工作者还在积极探索其他原因。有学者对朱鹮的MIC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分析,在某关键基因上仅获得了5个等位基因。(注:MHC是脊椎动物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的MHC被称为HLA。)据此保护工作者认为,朱鹮仍然没有摆脱初始数量过少带来的风险。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是
(4) 因为全球气候变化,朱鹮的栖息地仍然面临威胁。有部分保护工作者提出了更为激进的“辅助迁移”方案,即将栖息地破坏的生物迁移到其历史分布范围之外的生态区域。与(2)中“野化放归”相比,“辅助迁移”方案可能具有更大的风险,风险可能为(请写出1条):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