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班级阅读推介会上,小温向大家推荐《法布尔传》,请你参与。
◎书籍简介
作者乔治-维克托•勒格罗博士是法布尔忠实的门生兼挚友,曾长期陪伴法布尔至其生命最后时光。作者对法布尔的认识全面、真实,且传记所依据资料均属一手。
此书的初稿在法布尔在世时完成,由法布尔亲自作序。法布尔在序中写到:“所以(勒格罗)就在我身旁复原了我曾经长期注视的那个世界,把我的方法、思想以及全部著作和发现压缩在一部感人的传略中,准确地表现出来。”
◎片段分享
四 在阿维尼翁
他并非总是独自一个人前往,星期天上午常常邀请学生们一起到田野里去、共同度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美好时光”。
当时的每个学生都毫不例外地崇拜他,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们清晰地记得他上过的那些穿插着优雅、风趣小故事的课,他的活力、和善且富有感染力的快乐心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也记得他极为善变的性格,比如有时在散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一言不发。
他通常随和可亲,但是,当突然不快、遇到麻烦,或者是无论如何清楚地解释仍然感到大家不甚了了的时候,便会一下子暴躁起来,大发雷霆,处于狂怒状态。这种激动尽人皆知。例如,有一次,失去耐心的他一脚踢翻了教室中间烧得通红的炉子,把灼热的火炭撒了一地,引起一片恐慌。这时候,暴躁不安立刻从他的脸上消失,情绪也稳定下来,就像横行肆虐的狂风骤雨片刻间烟消云散,无影无踪。
十四 表现大自然
就像在驯马场一样,他不停地围着巨大的实验桌转圈,用他自己的话就是“犹如狗熊”。[A]三十年来,他的脚步未曾停息,以至于磨坏了地砖,留下一个又一个抹不去的同心圆。
他一边走路,一边热身,使自己兴奋起来,叼着烟斗,“绞尽脑汁”。他内心在工作,大脑里“推敲着”下一部作品。因为要想构思更加准确,形式就要更加完美、无可指摘,更贴近现实,直到使词语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扣人心弦,将描写变成一种忠实的共鸣,一种可靠的表达,一种完美的阐释,而不是提供假象、空想和干瘪的观点。总而言之,就是成为一个与大自然同化的真正艺术品
于是,他动笔了,“那鹅毛笔沾的不仅是墨水,还有他的心血”。他首先在用黑布装订的横格本上按天按时间记录下每一刻的观察、实验结果,记录下各种想法和思考。这些材料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互相启发、补充,最终成书。
在他身上,触动我们的是每一页文字所体现的文体,是朴实、细腻、有分寸、有见识及合理的平衡。这些纯朴的作品有时显得平庸,甚至有错误,或者粗俗、平淡无奇,但却是如此地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以至于有时给人以血淋淋的感觉!它就是吸引我们的磁石,在让·德·拉封丹以后未曾出现过类似的作品。
十八 暮年
法布尔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甚至走到了贫困的边缘,人们最终完全忘记了他。他反对进化论,跟不上潮流,各种大百科全书对他几乎只字未提,那些依然声名显赫的拉马克主义者和达尔文主义者对他一无所知。没有人登门,而就在这扇栅栏后面,“文明世界此时一位最高尚、最纯洁的伟人,一位最有学识的博物学家,一位现代意义上最杰出,而且名副其实的最卓越的诗人”,在黑暗和遗忘中渐渐老去。
[B]甚至在他居住了六十多年的沃克吕兹省和生活了二十年的阿维尼翁市,人们对他也都一无所知。省长白勒迪先生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我也曾经为促成此事做过努力。他对于“这样一位伟人竟然如此默默无闻”感到吃惊和痛心,因为周围的人几乎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这又有何妨!他一点都不泄气,只是担心体力衰退,害怕不能继续施展使他在悲伤和挫折中得到安慰的这一神授能力。他在荒石园的石子路上缓慢地走着,步履艰难、疲惫,但是在八十七岁的高龄却毫不惧怕年老体衰。如果说,目光中的激情一直表现出他对真理的迷恋,那么他简短且略带讽刺的动作、俭朴的衣着和整个为人极其谦逊的表现,都足以说明他对外界的偶然事件、毫无价值的虚名以及生活中的无聊琐事毫不在意。
(节选自《法布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