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子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且能持续数月之久。即使这样,还有10%的潜力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④现在,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的,用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细菌发电。 B. 本文第②段至第④段采用时间顺序,因为这几段运用了好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C. 文章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可以用嗜盐性细菌来发电,用盐代替糖。 D. 本文语言平实而准确。例如,第③段中的“仅”字从数量上准确地表明了建细菌发电站需要的原料很少。
(2)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④段主要说明内容是:各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B. 英国科学家在研究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时,为了提高发电效率,操作时采取两种措施:一是在糖液中添加某种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液,二是往电池里不断地充入空气。 C. 据本文提供的材料,我们可以得知,英国科学家在利用细菌发电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最大。 D. 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利用细菌电池发电效率高达40%,且能持续数月之久。
(3) 请根据本文,说说利用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除了细菌发电,你还知道哪些发电方式?至少说出两种。
【考点】
把握说明对象; 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说明对象特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各题。

防治“手机脖”——请昂起你的头颅

①如今是手机和网络的时代,电子设备已经广泛侵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伙伴,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手机了,有人说我出门只要带了手机,可以什么都不带。然而,你听说过“手机脖”吗?

②所谓“手机脖”,就是长时间保持低头、颈部前倾的姿势玩手机,造成的颈部不适或颈椎病。长期低头会导致颈椎椎间盘的压力不均衡,以及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的松弛和肌肉的僵硬,致使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消失变直,甚至“反屈”,进一步加速颈椎的退变。随着“手机控”们越来越多,“手机脖”已成为新一代的全球疾病。

③据了解,一个正常人的头部重量大约是4.5〜5.5kg,当人前倾查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往往呈现60度角的倾斜。根据物理学的杠杆原理以及重力作用,此时颈椎所承争的重量达到了25kg或以上。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很容易会造成颈部不适,出现脖子疼痛或僵硬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临床症状;长此以往,往往会加重颈部损伤,引发颈椎病。

④要预防“手机脖”,医生建议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改掉不良姿势,日常用手机可以将手机举高,使手机屏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使头部保持垂直,减少因低头玩手机给颈椎带来的负担。生活中不要长时间低头看手机,使用手机,建议每隔半小时活动下颈部,缓解颈部肌肉疲劳,可以适当做扩胸运动,改善颈部肌肉群的紧张度,缓解颈部肌肉疲劳。

⑤此外,正确的坐姿能够减轻颈椎的损伤。颈椎就像一个吊塔,后方肌肉就是吊索,如果长期低头,肌肉长时间劳损、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椎不稳等。较为有利的坐姿应该是膝盖、腰椎和手肘都呈现90度。平时应该将办公室的电脑放在与自己视线水平的位置,尽量将键盘放在手垂下来就能接触到的位置,注意保持上身的笔直,以减少脊柱的负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坐姿,在电脑前坐40分钟至1个小时后,就要起来活动活动,或者换个姿势,可以仰仰头或做做伸展运动等,是预防颈椎病的一大法宝。

⑥专家还建议,定期锻炼,放风筝、跳舞、打太极拳都是不错的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适当的放松也是保护颈椎的有效方式,如拉伸运动、耸肩运动、颈部伸缩运动等。以颈部伸缩运动为例,我们可采取坐或者站的姿势,开始缓慢地抬头,尽力把脖子伸长,并将胸腹一起往上拉伸。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不宜过度仰头,也不能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以免导致颈部受伤。

(1) 下面对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让读者真切地意识到此时颈椎承受的重量,进而说明保持此姿势会带来的不良后果。 B. 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解释了颈椎和后方肌肉的紧密联系。 C.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预防“手机脖”的运动方式。 D. 第⑥段把运动和放松作比较,为了突出“运动要适度”这一结论。
(2) 下面说法与原文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如果长时间保持固定的姿势,就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各种症状。 B. 日常用手机将手机举高,使手机屏幕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能减轻颈椎负担。 C. 在电脑前坐40分钟至1个小时后,就要起来活动活动,这是预防颈椎病的一项措施。 D. 在做运动或放松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度原则,不过度仰头,也不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画线词“侵入”形象写出了手机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危害。 B. 第②段给我们介绍了“手机脖”的症状及病因,并指出这已是新一代的全球疾病。 C. “改变生活习惯,改掉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定期锻炼和适当放松。”这样做可以预防“手机脖”。 D. 本文详略分明,重点说明智能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长期低头玩手机带来的危害,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来

    ①找到传播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动物很重要。研究者从蝙蝠怀疑到蛇,还加上了水貂,至今仍没有明确病毒从动物传到人的完整过程,为什么确定源头这么难?

    ②冠状病毒的发现早在1937年,通常只引起人类轻微感冒症状,2003年的非典型肺类(SARS)是冠状病毒第一次使人生重病,研究者才开始寻找病毒的来源。两个半月后,根据动物经销商比买卖蔬菜的人更容易感染SARS继状病毒,结合最初几例患者发病前曾有过接触动物的行为,研究者判断把病毒传给人的更可能是动物。

    ③在各种动物中又查了一个月,研究者发现广东省野生动物交易市场的果子狸体内存在冠状病毒,并且与病人的SARS冠状病毒基因同源性超过99%。以为“凶手”已经抓到了,但扩大范围调查养殖及野生果子狸时,发现它们多数并没有感染SARS冠状病毒,因而也就不能传染给人类。而且,用病人体内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果子狸,也会导致它们生病。通常既能携带病毒,又不会得病的动物才能长期储存并播散病毒。因此,虽然直接传染人的是果子狸(中间宿主),但它们也是被别的动物传染的。

    ④接下来要寻找自然环境里长期保存这种病毒,并将其传给果子狸的动物(自然宿主)。1年后,多国科学家合作从大耳菊头蝠体内分离出一种与SARS冠状病毒很相近的病毒。但SARS病毒有开启人类细胞的钥匙,可与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而已发现的蝙蝠病毒却没有,不能进入人体细胞。这就像“凶手”找到了,他身上却没有“凶器”。

    ⑤直到SARS消失10年后,研究者才从云南的中华菊头蝠身上找到握着同样钥匙的病毒。虽然这些病毒也与SARS冠状病毒存在差异,但同住一个洞穴的蝙蝠们体内存在很多种病毒,可以互相组合拼接成SARS冠状病毒,将“凶器”转移给“凶手”。

    ⑥SARS流行期间云南没有病例,故完整的故事最可能是:类似SARS的几种病毒在蝙蝠体内重组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云南的果子狸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动物被运至广东,并传染给市场中的其他果子狸。起初果子狸零星传染人类,之后病毒进一步变异,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导致SARS暴发。

    ⑦SARS之后10年,第二种导致人类重病的冠状病毒出现,引发了2012年开始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MERS刚出现时,有一名中东男子在照顾生病的骆驼之后被确诊,研究者再次在蝙蝠体内发现相关病毒。蝙蝠也可在复制并排出MERS冠状病毒的同时,本身不出现症状。另外,多数人患MERS之前并未接触过蝙蝠,可能是蝙蝠将病毒传给了中间宿主骆驼。由于中东地区人们与骆驼接触较多,病毒持续由骆驼传给人类,导致至今仍不时有人患MERS.

    ⑧所有已知冠状病毒都源于动物,2019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后,钟南山院士表示病毒来源很可能是野生动物,具体种类还不清楚。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后仅10天,就有研究者找到一种与之相近的果蝠冠状病毒。之后,有团队提出,蛇和水貂也可能是动物宿主。

    ⑨最新几项研究认为,这次新出现的冠状病毒还是来自蝙蝠。基因检测显示,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云南发现的中华菊头蝠携带的病毒全基因水平一致性高达96%,与浙江省舟山中华菊头蝠携带的病毒一致性近90%。但由蝙蝠传至人类的过程仍有很多未知因素。蝙蝠直接传染给人,还是与SARS和MERS相似,蝙蝠先传染某种动物,再由这种动物将病毒传递给人?这些都等待着进一步的研究来揭晓。

    ⑩随着人类活动区域扩大,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感染人可能成为今后疾病的趋势。在新病毒来袭前主动解动物病毒是预防的一方面,避免感染最有效的方式是减少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侵扰,杜绝野生动物交易。

    (选自果壳网,2020年2月,有删改)

    链接材料:野生动物体内除了可能传染给人类的病毒,还携带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尽管彻底煮熟可以杀死绝大多数致病微生物,但处理野生动物活体的捕猎、售卖、烹任人员仍有感染风险。此外,喂食野鸟、与旱獭合影等亲密接触野生动物的行为也应该避免。另外,对于依据林业局2003年须布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进行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由于目前尚无配套的检疫标准,因此市面上售卖的这类产品均无检疫合格证明。

(1) 下列对“冠状病毒”的理解与分析,符合选文的一项是(   ) A. 1937年发现冠状病毒以来,研究者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病毒的来源,2003年SARS流行后,更加快了寻找的步伐。 B. 因为多数果子狸并没有感染SARS冠状病毒,用病人体内的SARS冠状病毒感染果子狸,也会导致它们生病,所以,可以认为果子狸只是SARS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 C. 在充分例证的基础上,研究者已经确定了关于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编蝠——云南果子狸或其他哺乳动物——广东其他果子狸等动物——人类。 D. 2019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序列公布后仅10天,就有研究者找到一种与之相近的果蝠冠状病毒。这说明近些年对SARS及MERS病毒的研究已经卓有成效,人类离攻克冠状病毒目标不远。
(2) 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主要讲述人类对于寻找冠状病毒来源及传播途径的研究,先后介绍了对于SARS和MERS病毒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现状。 B. 选文用疑问句作为标题,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往下阅读,并且在文中明确介绍了新型冠状病毒从动物传染到人的完整过程,解答了题目设置的悬念。 C. 选文第④⑤段将SARS冠状病毒可与人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结合的特点比作开启人类细胞的“钥匙”“凶器”,生动形象地介绍了5ARS冠状病毒的特征与危害。 D. 选文认为随着人类活动区域的扩大,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感染人可能成为今后疾病的趋势,人类要避免与野生动物的亲密接触。
(3) 如果你有一位喜好食用野味的朋友,请根据选文,列举两条劝其拒食野味的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现代文阅读

“莫扎特效应”真的存在吗

    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研究人员检测了莫扎特听不同音乐后,不同时间点上学习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因子的水平变化,以及音乐对大脑新生神经元的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均支持“莫扎特”的存在。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思维速度,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此外,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大有裨益。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和听觉处理能力。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⑦那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科学家早就发现,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专家们的解释是: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⑧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 “莫扎特效应”提出后,中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节奏可能是效应产生的关键。 B. 听音乐能增强大脑的空间分析,听觉处理能力。一般来说,常听音乐对我们的大脑是有益处的。 C. 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而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所以学习演奏乐器也能提升我们工作的效率。 D. 音乐能帮助我们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但音乐也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为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音乐对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B. 第2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划线词“可能”不能删去。否则意思不准确,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4段在介绍音乐为什么能让人变聪明时,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 本文标题以问句形式出现,有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妙处。
(3) 根据上文有关知识,请你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初一学生小雨在预习自己的弱势科目数学时,总喜欢听摇滚乐,因为小雨认为强劲的节奏让人更加清醒,小雨的想法正确吗?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理由,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