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
甲
乙
琼脂块
左
右
α角/度
20.4
9.0
9.1
组别
①对照组
②乙烯组
③乙烯+JA合成抑制剂
④JA组
⑤JA+乙烯合成抑制剂
⑥乙烯+ JA组
胚根长度(cm)
4.8
4.9
3.9
多效唑/mg·L﹣1
株高/cm
茎粗/cm
开花期/天
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淀粉含量/%
穗重/g
0
202.7
1.16
65
7.60
4.95
72.49
18.58
300
195.4
1.26
66
8.12
4.49
72.79
23.11
450
188.1
1.34
67
8.31
4.83
69.60
25.85
600
183.2
1.39
70
8.44
5.12
69.66
25.86
900
178.3
1.41
77
8.67
5.69
70.32
21.32
嫁接类型
砧木叶片创伤
否
是
接穗叶片
++
+++
-
+
砧木叶片
注:WT为野生型,m1为突变体1,m2为突变体2;“……”代表嫁接,上方为接穗,下方为砧木:“+”“-”分别表示有无,“+”越多表示表达量越高
下列判断或推测正确的是( )
嫁接处理
结果(顶端优势)
1
突变体1的地上部分+W的根
有
2
突变体2的地上部分+W的根
无
3
突变体2地上部分+突变体1的根
4
突变体1地上部分+突变体2的根
?
分析上表,第1组嫁接植株表现出顶端优势,推测独脚金内酯合成部位最可能在,其作用为影响侧枝的生长;第2组嫁接结果无顶端优势,可能的原因是突变体2为(“独脚金内酯合成受阻突变体”或“独脚金内酯不敏感突变体”);第4组的嫁接结果最可能为。
①对照组:在固体培养基(A或B)中添加适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主茎,在侧枝处施加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生长素类似物”或“独脚金内酯类似物”),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
②实验组:用生长素类似物对主茎进行与对照组相同处理,在侧枝处施加等量的与对照组相同的物质,在主茎另一端的固体培养基中施加适量的,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若实验结果为,则证明假设成立。
实验一:用不同浓度的类似物24-eBL处理拟南芥幼苗,一段时间后测量幼根长度,结果如图1;
实验二: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2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