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5月28日到29日,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来到我市,对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进行复查。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交流反馈会上,专家组认为,宿迁市真正践行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工作理念;宿迁河道治理效果显著、工业节水水平高,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我市最终高分通过本次复查。

【材料二】宿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24.5立方米,约为全国水平的五分之一,需求量多的时候,市民一半的用水量都是来自南水北调的“长江水”。

【材料三】2019年世界节水日主题是“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学校组织同学进入社区宣传,发现仍有少数居民不以为然,认为宿迁水资源丰富,无需节水。

(1) 请将材料一改成一句话的新闻。(不超过15个字,标点不占格)
(2) 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对我市节水工作现状作出评价。
(3) 为了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同学们在宣传手册上选用了一幅漫画(见下图)。请你简介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考点】
漫画释义; 新闻标题; 材料探究; 见解表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北京时间5月8日10时12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近月制动是“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的一次关键轨道控制。“嫦娥六号”探测器飞临月球附近时,实施“刹车”制动,使其相对速度低于月球逃逸速度,从而被月球引力捕获,实现绕月飞行。

【材料二】

中国航天工程如何命名

首先,重视传统文化及传统革命精神的弘扬。第二,不但要接地气,还要有雅气和大气,实现大国航天胸怀,以及航天人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第三,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寓意航天器的作用,同时体现命名的系列化。如“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中继卫星取名“鹊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寓意在地面与“嫦娥四号”之间搭起一座通讯之桥。

(1) 【材料一】是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2) 依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航空航天技术命名的推测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是泱泱华夏大地别称“神州”的谐音。 B. 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中华民族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体现对自然宇宙探索的文化传承。 C. “嫦娥”探月工程已成功实施至“嫦娥六号”。跟随“嫦娥三号”的是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一号”,跟随“嫦娥四号”的第二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四号”。 D. 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为“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悟空”的火眼金睛,寓意探测器识别太空暗物质踪迹。
综合性学习 普通
3. 学习活动二:探究筷子的起源及用法,完成问题

【筷子的由来】

高邮龙虬庄发现了有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此后更多的考古发现表明筷子在古代首先是一种烹饪工具,且用途甚广。在战国晚期,筷子完成了从烹饪工具到进食工具的转换。

从汉代到唐代,勺子虽然仍然作为主要的餐具,但由于小麦由粒食改为粉食,筷子便成为食用面条、饺子等尤其是饭菜一体的面食的首选工具。隋唐时期由波斯传入的先进冶炼技术,使得很多金、银、铜等金属筷子被制作出来。炒这种烹饪方式的发明,更加拓宽了筷子的适用范围。由于唐代文化在亚洲地区的广泛扩张,筷子影响到蒙古高原、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亚地区,“筷子文化圈”已经初具规模。

【用筷的方法】

第一步:将一根筷子,置于你的中指与无名指之间,延伸过虎口。

第二步:将一根筷子放置于你的食指与中指之间,拇指压紧。

第三步:以拇指为支点,中指与食指灵活运动来控制第二根筷子夹取食物。

(1) 下列关于筷子由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最早的筷子原型发现于高邮龙虬庄。 B. 在战国的晚期,筷子只是一种烹饪工具。 C. 从汉代到唐代,筷子成为了主要餐具。 D. “筷子文化圈”在唐代已经初具规模。
(2) 下面是筷子用法的四幅插图,哪一幅可作为第三步的插图?( ) A. B. C. D.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