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献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Ⅰ.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横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   ?   =4HNO3

分析与评价:

(1) 步骤IV中的“?”处应填 。
(2) 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 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1/5,原因是 。
【考点】
压强的变化; 空气的成分及探究;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