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自书杜拾遗诗后
徐渭
余读书卧龙山之巅,每于风雨晦暝时,辄呼杜甫。嗟乎,唐以诗赋取士,如李杜者不得举进士;元以曲取士,而迄今啧啧于人口如王实甫者,终不得进士之举。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其为诗也,言理而不言情,故终宋之世无诗焉。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盖以沈至之思而出之必浅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久诵而得沈永之趣,则用意难也。惟宋人专力事之,篇什既多,触景皆会。天机所启,若出自然。禾中王子介人,示予所著词,不下千余首,自前世李、晏、周、秦之徒,未有多于兹者也。
(选自陈子龙《王介人诗余序》)
然宋人亦不可免于有情也故凡其欢愉愁怨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非后世可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节选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有删减)
史舜元作吾舅诗集序,以为有老杜句法,盖得之矣。而复云由山谷以入,则恐不然。吾舅儿时,便学工部,而终身不喜山谷也。若虚尝乘间问之,则曰:“鲁直雄豪奇险善为新样固有过人者然於少陵初无关涉前辈以为得法者皆未能深见耳。”
(节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