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

——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下级武士在明治维新前期和后期的作用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
【考点】
日本明治维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人口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后期的人口停滞。明治时代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和东亚战争的爆发,天皇鼓励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大正时代( 1912-1926年),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值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后,缓慢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引起统治者的恐慌和担忧,如何迅速扩张人口成为施策的重心。总体说来,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口转变已经大致完成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此后开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 

——摘编自郑亚楠《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增长放缓阶段。 1970年左右是构成中国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下降,从20‰下降到了10‰以下,但是出生率的水平却维持在30‰〜40‰的高位。这构成了我国人口转变的第一个阶段,即由于死亡率的下降所带来的人口转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我国的人口变动表现为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面貌。出生率很快从30‰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20‰。20世纪90年代时,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人口的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总体生育率下降到低生育率的水平。 

——摘编自任远《新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日本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及其影响。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现代日本与新中国人口发展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