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6-1968年我国经济状况统计

材料二: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根据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状况数据统计,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4) 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什么教训?
【考点】
“文化大革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 材料三中花鼓唱词反映“文革”期间凤阳农村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