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诗文阅读

百丈山记(节选)

【南宋】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 , 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注释】①控:连接。②磴(dèng):山路上的石台阶。③昧:昏暗。④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⑤瀵(fèn)涌:喷涌。⑥当:正对着。⑦揖:如人作揖,这里是“对”的意思。⑧殚(dān):尽。

(1) 下列景物在文中没有出现的一项是 (    ) A. 凌空而下的瀑布 B. 重叠相映的群山 C. 满山飘荡的白云 D. 芳香四溢的鲜花
(2) 在登山过程中,作者远眺看到了的壮观景象。(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考点】
补全文言文的原文;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一词多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颔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垂亭午夜分,不见暖月。

   至于夏水艇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同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国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圈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刷成。仰视天如匹逐然。水已落,缺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凿石上一孵。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蜀缀关,唐故婴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璀数十丈。”

【注释】①油血,油瓶。②解:裂鳍,③混凝堆; 在眼镜填口,是肛心突出的目标,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地( )(文件) A. 第一段写山,突出了述纳不绝、重重叠叠、高河蔽目的特点。 B. 第二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 第四段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二峡秋天潜瑟的气氛, D. 第二至四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劝静绪合,相得盈彰。
(2) 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傻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 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 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盛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 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暖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暖地头。
(3) 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