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题

一条忧心忡忡的蛇

非鱼

院子里透出古意。墙角有青苔层叠,绿了又黄,一架紫藤茂盛得无边无际,遮蔽出一大片浓荫。

老的太师椅,老的人,老的猫,和这个院子倒是协调。

太师椅在房门前,老人在太师椅上,猫在老人的脚下。一整天,院子里像一幅静物写生,多少声音,不流动,甚至空气,也是凝滞的,老人和猫的呼吸都显得很惊人。

临近傍晚的时候,一条蛇溜了出来,成为这个院子里少见的客人。蛇抬起头四下里看看,看到了打盹的老人和猫。她不知道是该从他们身边穿过去,还是该退回去,于是,蛇停下来,好奇地看看椅子上的老人。

老人并没有发现这条小蛇的到来,他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过去,像一条河一样,潺潺地在心里流过,无数的欢喜悲歌,他都一清二楚。老人很克制自己,尽量控制着这条河,不让它流得太快。每天,他只敢把闸门打开一条很小的缝隙,让这条河流出一点点,尽管只一点点,他已经很高兴、很满足了。

他双目微微闭上,阳光在脸上覆上一层暖。

7但在高兴和满足之外,老人也总有着隐隐的担心,他担心这条河总有流干的时候。他很努力地说服自己不要多想。

蛇一直盯着老人,她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初衷。她很奇怪,这个老人居然可以这么长时间地一动不动。

太阳一点点退去,院子里有些清冷。

一个老保姆踢踢踏踏地从屋里出来,先是轻声叫了一下,老人没有反应,她又大着嗓子喊:老爷子,吃饭了。这一声,惊醒了老人,也惊醒了那只老猫。蛇看到老人抬起眼皮,疑惑地看看周围,然后站起来一声不吭地跟保姆进屋,那只老猫也一言不发地进去。吃晚饭的时间到了。

穿过院子,从墙角到墙角,蛇也走了。

一天又一天,蛇感觉自己也在慢慢变老,她的灵动和机敏,都在一点一点消失。她在这个院子里待的时间太长了。就在天渐渐冷下来,蛇准备开始她漫长的冬眠的时候,她终于下定决心跟着老人溜进了屋里。

屋子很大,一个又一个房间,摆满了家具。看得出,这里曾经人丁兴旺,有过热闹繁华的时候。现在,家具静悄悄地待着,人都走了。蛇不知道他们去了哪儿,也许是附近,也许是远方。老人没有说话,老保姆也没有,只有咀嚼的声音和筷子碰到碟子和碗的叮叮当当。

老人背后的墙上,有一个大的相框,里面装着一张全家福。老人坐在前面的正中间,另一个老的女人坐在老人身边,周围一圈人,大家温和地笑着,其乐融融。老人也在笑,笑得很慈祥。

蛇看看相框里的老人,又看看正在吃饭的老人,她有些恍惚。

吃完了饭,如同白天一样,老人又坐在屋里,把过去的河流放出来一点点河水,他安然地回忆。蛇看得有些心酸,她很想弄出点什么声响,或者溜过去贴着老人,但她不敢。她的身体是冰凉的,不但给不了他一点温度,还会吓着他。

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惊天动地地响起,似乎把整个屋子震得都在抖。老人吓了一跳,很迅速地转过头,看着桌子上的电话。老猫似乎也吓了一跳,猛地弹起身子,昂头看着老人。老人似乎不知道怎么去接电话,他伸出手,又缩了回去。

老保姆急急地从厨房出来,匆忙在围裙上抹抹手,拿起电话。“是三儿啊,好,都好。”老保姆嘟嘟囔囔地说着,脸上渐渐有了笑容,老人看着老保姆,脸上慢慢也有了笑容。老保姆把电话递给他,他接了,没说两句话,却又挂了。

因为这个电话,整个屋子好像全部都又活了过来,老人在椅子上不停地扭动身体,老猫在桌子下转来转去,老保姆嘴里小声地自言自语。

看着这一切,蛇也高兴起来。

这个晚上,她就要离去了,去寻找冬眠的地方,不能每天来看老人了。她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

(选自《金麻雀获奖作家文丛·非鱼卷》,有删改)

(1) 根据小说情节,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蛇到访院子,①

老人孤坐院中,②

,警惕且心酸

老人默然午餐,安静且冷寂

蛇将要冬眠,高兴而感伤

老人接到电话,④

(2) 小说为什么以“蛇”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小说全篇都在“静”的氛围笼罩之下,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本文“静”的特征是如何体现的。
(4) 有读者为本文补写了如下结尾,你觉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冬眠结束,蛇记挂着老人,便又溜回了院子。她看到一位中年男人在陪老人下棋,他们边下边聊,仿佛是勾起了久远而温馨的回忆。老人慈祥地笑着,屋子里传来一阵阵欢快的喧闹声,老人的脸上又覆上了一层暖。

【考点】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记叙人称; 小说; 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树上长着的“宝石”

(毛恪成)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5倍,氨基酸的含量是苹果的10倍多,梨和柑橘的近30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称为“水果之王”。

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 , 英国皇室将树莓作为御用果品已有500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48.6倍,体现了高钾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 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B. 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C. 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 D. 树莓果实可以鲜食,能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常食抗病强身。
(2)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画线句使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 C. 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缓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界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

       (摘编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35℃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图书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⑴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⑵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初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即碎的文件纸张,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祟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1) 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项是(    ) A. 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绣。 B. 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C. 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 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这一句的主干是“人们研究方法”。 B. 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以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 纸浆补书机修补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 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3) 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请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模式——职业伦理教育的有效模式

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在文化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指导下,用文化方式对准职业人和职业人进行影响、塑造,使之建构职业伦理规范,具备职业伦理决策能力、职业伦理价值判断行为,养成健全职业人格,从而促进人的职业成功与组织兴旺的程序。

文化模式所指的适切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一种适应时代要求,能基本满足受教育者伦理教育需要的整体的、有层次的、丰富、生动培养目标的教育内容。以往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由于缺少对职业伦理教育的深刻理解和人性的全面把握,尽管也有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但在具体设计、规划教育目标和内容时,总是使自己陷于片面和尴尬的境地。

我们以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为例进行对比说明。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派别,也是当今西方职业伦理教育特别是商业伦理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它提出了崇高的道德教育目标,即以人类正义公平为最高道德发展水平,“科尔伯格等人最终期望儿童或成年人初期达到道德认识发展的‘第三水平’”,但该模式的终点却是通过两难故事法发展受教育者道德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用公正团体群体途径发展学习者的民主价值观。可见,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从目标和内容看有这些不足:道德教育目标以促进个人发展为中心,片面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和价值,忽视了道德的社会价值:任何人的道德品质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多种因素,认知发展模式只关注道德认知能力,窄化了道德教育目标和内容;人类优秀价值观很多,认知模式仅把正义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肯定是不妥的,以致他的同事、哈佛大学著名女教授吉利根也对此不满,认为人类除有公正价值取向的伦理道德外,还有关怀取向的伦理道德观。西方社会其他职业伦理教育模式,如体谅模式、沃顿商学院的“整合模式”等也存在类似的缺陷。

职业伦理教育的文化模式,不能说是当代职业伦理教育的集大成者,至少他在努力克服那些片面、僵化理解和设计职业伦理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做法。德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被忽视,这些都是造成德育现状困境的重要原因。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意在恢复我国职业伦理教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将我国职业伦理教育从工具价值论、外在价值、社会本位等泥沼中拉出来,使职业伦理教育真正成为人的生活过程、发展过程。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和设计职业伦理教育,职业伦理教育就是一个以日常生活、社会心理为起点,跃迁至理性认识,最终升华积淀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广角镜头,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必须对教育对象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怀。文化的本质和结构决定了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能够包容和满足新时期伦理教育扩展其内涵和功能的需求。

(有删改)

(1) 下列对“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的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适应时代要求。 B. 用文化方式对准职业人和职业人进行教育。 C. 使受教育者建构职业伦理规范,具备各种职业技能。 D. 其教育目标和内容能基本满足受教育者伦理教育需要。
(2) 下列不属子干作者分析“科尔伯格认知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不足”的一项是( ) A. 人以进个人发展为中心,是片面的。 B. 只关注道德认知能力,是狭隘的。 C. 仅关注公正价值取向,是有缺陷的。 D. 没有关怀取向,是令人不满的。
(3) 下列不属于职业伦理教育文化模式的价值的一项 A. 努力克服那些片面、僵化理解和设计职业伦理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做法。 B. 重视德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能摆脱我国德育现状的困境。 C. 试图恢复我国职业论理教育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使职业伦理教育以人为本。 D. 能够包容和满足新时期伦理教育扩展其内涵和功能的需求。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