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代模模张桂梅:寻找坚守的答案

    ①清晨5点20分, 天还没亮,大地一片寂静,整个县城都还在睡梦之中。

    ②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女生宿舍,一扇富子亮了。随后,门“吱呀”一声开了一道缝,校长张桂梅从女生宿舍301走了出来。她轻轻带上门,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扶着栏杆,斜着身子慢慢向楼下走去,

    ③3点30分,张桂梅到达教学楼下。从一楼到四楼,走一段路,歇一会儿,把走廊上的灯打开。然后,张桂梅用小喇叭喊:“姑娘们,起床读书了!快点,要迟到了!”

    ④晓上,张桂梅再次拿起小喇叭对着宿舍楼喊:“姑娘们!休息了!”然后,把灯一盏盏关掉,整个校园顿时安静下来。

    ⑤小喇叭贯穿学校的每一天,喊起床,喊早读,喊宣,喊唱歌,喊吃饭,喊午休,喊晚休……张桂梅是学校一个起床的老师,也是最后一个休息的老师。自办校起,已经坚持了12年。

    ⑥一位老师的理想是什么?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是什么?让我们沿着时光溯流而上,寻找答案。

    ⑦2001年起,张桂梅义务兼任华坪县福利院院长。福利院里有一些是被遗弃的女婴,看着这些孤儿,张桂梅陷入了沉思……终于,张桂梅说出了她的梦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山区的女孩不因贫穷而失学。

    ⑧旁人纷纷功地,你这身体,先保重自己要紧。创办免费高中,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自2002年起,张社梅为创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走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募捐路。很多时候,募捐一天一无所获,还要倒贴交通费、住宿钱,张桂梅夜惫地看着城市里闪烁的灯火泪流满面。

    ⑨转机于2007年出现。那一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记者对张桂梅做了采访,后来,关于张桂梅的报道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张桂梅梦寐以求的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在2008年月1日开学,并迎来第一批100名贫困女生。

    ⑩可是还没等到首届学生毕业,张桂梅再次遭受挫折。17名教师,9名选择离开。条件差、压力大、要求高,教师队伍眼看就要解散,更让张桂梅丧气的是,6名学生也提出转学,张桂梅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难道女高真要解散了?

    ⑪张梅怔怔地看着窗外,一只蝴蝶在窗台上飞飞停停,这是当地山里常见的一种小蝴螺,虽然普通,却是那么轻盈自在。张桂梅触景生情,忍不住热泪滚滚。

    ⑫在整理教师档案时,张杜桂梅意外地发现,留下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党员。这让她一下子看到了希望。张桂梅决定连夜开会,把6名教师党员集中起来。张桂梅说,今天加上我,有7名党员,我们难道还要离开吗?我们可以走,但这些学生能去哪里?我们有退路,但这些学生能退到哪里?大家听了,泪光闪闪,都说,张老师别说了,我们不走,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张桂梅说,那好!我们向党旗宣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下去,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

    ⑬实践证明,这个教育理念成功了。3年后,第一批学生毕业,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的有96名学生,她们全部考上了大学,

    ⑭高考放榜那天,师生们热情拥,张桂梅找个角落,蹲在地上掩面而泣。

    ⑮大地无言,青山为证。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在这里振翅起飞了。

    ⑯选今为止,华坪女高帮助1804名大山里的孩子圆了大学梦。

    ⑰如今,患有多种疾病的张桂梅已经64岁,身体大不如从前,走路小步蹒跚,就连从椅于上起来都要人搀扶。可她每天都在学校守着孩子们。有时是在校园里,提着喇叭大声提醒孩子们按点起床别磨蹭:有时就坐在一把老旧的藤条椅子上,静静地看着她的学生们。

    ⑱她说,我要让姑娘们感到,我在守着她们啊!

    ⑲毕业的孩子们说,我们想您了怎么办?

    ⑳她说,想我,你们就看看远处的山,看看天上的云,.

    ㉑偶尔,地也会想孩子们。可她什么也不说,只是站在窗前,看着山中的蝴蝶翩翩起舞……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梳理张桂校长开办免费女子高中的历程。

张桂梅目睹弃婴,想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①—②—张桂梅面临教师离开、学生转学的困局一③一第一批毕业的96名学生全部考入大学。

(2) 赏析下列加点调语的表达效果。

小喇叭贯穿学校的每一天,起床,早读,宣誓,唱歌,吃饭,午休,晚休……

(3) 第⑪和㉑段两处写到了“蝴蝶”,请结合文中对“蝴蝶”的描写分别揣摩张桂梅校长两个时期有怎样的心理。
(4) “给力教研”公众号推出“品读”评选活动,请你从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方面,为本文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发送至公众号后台,助力本文在公众号上获得推介。(字数在60以上) 
【考点】
记叙性散文;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课内现代文阅读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 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
(2) 选文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4) 结合实际说说你人生经历中受到母亲或长辈优秀品质的影响。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喜悦之瓷

明前茶

①在景德镇的一座小山上,我见到小许的工作室,是三间荒僻的平房,没法装空调,夏有酷暑,冬有严寒,而相比于冬日的严寒,小许宁可忍受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原因只有一个,夏天,水更软,和出的瓷泥更为温润轻透。严冬和出的瓷泥是寒而涩的。小许在景德镇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做事,拉坯、晾干、画釉,不知疲倦地工作到晚上10点。

②我去的那天,她在为花瓶和水杯、碟子画图案。做好的素坯已经晾干,她正一笔笔往上画牡丹、野菊、金鱼,从河流的深处往上生长的水草。这些充满自然生趣的事物,一一攀附在花瓶的瓶口,茶壶的壶盖与壶身的衔接处,攀附在小小的猪口杯上,攀附在盛小菜的荷叶碟上。碟子都有卷起来的边,仿佛能撩动一片新叶生长起来的鲜嫩、伶俐、快适的精神。荷叶碟上绘有家常品种的金鱼,鼓眼泡、鹤顶红,鱼身是变幻莫测的橙红与橙白,头背与尾鳍之上,撒有少许鲜红与亮黑的斑点,是我们这代人平房水缸里常养的土金鱼。画在一片荷叶上,竟也有“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的韵味,而古老家常的金鱼品种,此刻竟勾起我对童年的无限追怀来。

③小许是台湾人,15岁时拜90岁的老师学艺做瓷,光是揉泥就足足揉了3个月,“手糙如35岁,手臂足有现在的两倍粗”。成年后留洋学版画和油画,之后,她来到景德镇,只一眼,就被这里的青瓷和釉下彩迷住了。她开始留下来画瓷、烧窑,就像一尾丧失记忆的咸水鱼重新游进了海洋,那些不可预知的压力和风暴,在找寻到归宿的喜悦面前,都可以忽略不计。

④在做瓷画瓷的十几个小时里,只有拉坯机发出过沙沙的声响。小许曾说过,拉还要的是一口中气,越是拉大坯,中气越要充沛,开口闲聊,中气就不足了,把釉彩画到素坯上,也要有全然的信念和执着。状态一般时,做二三十件瓷,可能只有一两件如意,其他不满意的,小许都会用榔头砸掉。

⑤因此在画瓷之前,小许会敛神静气,用毛笔写两首小诗。她倒很少抄现成的唐诗宋词,那些大白话一样的小诗,像露珠一样透明天真的闲情,完全是她当日心情的写照,比如:“鼻头微微出汗/才知已是早夏/七彩花叶浓了/南风便引我入园。”格律并不工整,书写在碗碟上,却是那些闲游的金鱼和诱人的瓜果们最好的陪衬

⑥小许画瓷烧瓷时,她在上海开的瓷器店就暂由她弟弟看管,那是文艺青年们到上海的里弄必去追慕造访的景点。见不到女主人,喝不上她亲沏的茶,拜访的兴味好像也淡了不少。小许的弟弟就淡淡地笑:“姊姊再有5天就回来了,你可等得?最近她画了很多南瓜花。”

⑦还真有人到苏杭一带转个三四天,临去时再回上海,就为从小许手上买一对碗,或一对猪口杯,看她只以一小截棕麻绳、印有她书法的一小片牛皮纸,以及青花图案剪成的迷你平方,把那碗杯捆扎成艺术品。那正是江南已近失传的捆扎手艺,也是当年老上海精细生活的灵魂,现在,它在一名台湾小女子手中复活了。

③也是奇怪,小许一回来,满架满屋的光器仿佛都活了,你买一个花瓶、一个碟子,小许都记得酝酿这种器形、这种图案的种种心绪,她就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或许有一天,她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配上她满手都是泥巴和釉彩的照片。

⑨瓷上的旖旎风情,都诞生于不计成本和充满汗水的劳作中。

(选自《读者》)

(1) 请你根据提示,在空白方格内填写内容(每空四个字),再现“瓷”的完成过程。和泥揉泥——①——②——烧瓷选瓷——捆扎卖瓷
(2) 赏析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①小许在景德镇的生活极有规律,早上6点起床,7点开始做事,拉坯、晾干、画釉,不知疲倦地工作到晚上10点

②这些充满自然生趣的事物,一一攀附在花瓶的瓶口,茶壶的壶盖与壶身的衔接处,攀附在小小的猪口杯上,攀附在盛小菜的荷叶碟上。

(3) 第③段说“她就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请你发挥想象,用小许的口吻讲一讲她用榔头砸掉瓷时的心理。
(4) 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有画龙点睛之效,请你分析本文题目《喜悦之瓷》的妙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经书”

冯剑芳

①腊月里的一个早上,下了一场薄雪。母亲一不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住进了医院。由于什么活儿也做不成,还得花钱,母亲有些惆怅。出院的时候,在我有点任性的央求下,母亲才跟我回家。

②早上,等我听见声响,母亲已经挎着胳膊在厨房里忙碌。看到母亲被绷带勒住的手肿胀得发亮,我的心似油煎一般难受。

③打我记事起,母亲的手背就比正常人厚两三倍,一年四季高高隆起,手指头也比 别人粗上一两圈。一到冬天,母亲的双手又红又肿,四处皴裂,那些小口子就张着嘴,外流着脓血,直到夏天才结痂。她的手背上白一块、紫一块,那是为了撑起这个家,多添的一道道伤疤。

④春天,麦苗返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去浇水。我们站在田垄边,竖着耳朵听流水淙淙地灌溉庄稼,满一个畦的时候,我们喊声“到”,母亲麻利地脚下一蹬,双手一用力,三下两下,铁锹带起厚厚的土,落在龙沟上。“哗”,水流改变了方向,母亲还未痊愈的手背却崩出了几个口子,鲜红的血汩汩地往外冒。

⑤秋天,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个去摘棉花。她厚厚的手掌一把攥住盛开的棉花,往上轻轻一扬,肉墩墩的棉花就全部听话地跑到她的手掌心,然后被塞进绑在腰上的包袱里。“一定要把棉花摘干净,否则残留下来的‘眼睫毛’晚上就会飞到你的眼前,让你睡不着觉。”母亲一边示范,一边叮嘱我们。我和弟弟学着母亲的样子,一招一式地摘着棉花,只有妹妹猴急地跑到了最前面,落下许多“眼睫毛”。渐渐地,包袱里的棉花越来越多,我们都拖不动了,母亲也艰难地挪着步子。雪白的棉花倒在刚刚泛绿的麦田上,堆成高高的小山。“幸亏有你们,我一个人得摘到什么时候啊!”母亲颇感欣慰,我们姐弟三个仰起自豪的笑脸。

⑥棉花收成最好的那一年,母亲奢侈并且坚决地请求父亲买来一台收音机。“嗒嘀嗒——小喇叭开始了!”于是,故事和歌谣浸润了我们的童年;《白眉大侠》《窦娥冤》…… 在评书和舞台剧中我们成长,明是非,养浩然正气;《梅花三弄》《四小天鹅舞曲》》…… 耳边传来的名曲是我们最早的艺术启蒙。

⑦“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母亲文化不高,却也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姐弟三个谁考试得了第一名,母亲就带谁去新华书店,可以挑选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

⑧冬天的夜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和母亲一起剥花桃。睡觉前,母亲用不知从哪里寻来的不冻手的偏方,熬制成热汤。热气慢慢浸润母亲的手背,我们把温热的汤水捧在手心里,打在她的手背上,裂开的口子疼得她不时龇一下嘴。可这时,分明又是母亲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

⑨那时候的冬天,滴水成冰。母亲站在院子里,伸出红肿的双手,从半自动洗衣机里打捞着衣服。她不让我们姐弟三个接触凉水,她怕,怕我们的手变得像她的手一样。

⑩缝纫机“哒哒哒哒”地唱着歌,母亲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变出我们一家人四季的衣衫:我的偏襟小袄、妹妹的泡泡肩小褂、弟弟威武的军装、父亲笔挺的裤子。母亲带上她的大顶针,飞针走线,穿过厚厚的鞋底,换来我们脚下的舒适。

⑪那些清贫的岁月里,母亲的手是一团火,为我们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母亲以身躬行,不正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无字经书吗?

(选自《知识窗》2021年第1期,有删改)

(1) 文章⑪段写到母亲的手“为我们带来幸福、平安、喜悦和诗意”,联系全文说说主要指哪些事情。
(2) 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3) 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4) 原文标题为“母亲的‘经书’”,小语认为改成“母亲的手”更好,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