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合欢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A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A句通过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为照顾“我”日夜辛劳,可见母爱之深。)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B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C“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我常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 , 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由于小院的小厨房扩建,摇车进去是不可能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1) 作者不用《我的母亲》而用《合欢树》为题,用意不包括        (  ) A. 合欢树既是生命顽强的象征,还是母子希望的象征。 B. 以《我的母亲》为题太俗套,显示不出作者的写作才能。 C. 合欢树里还有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 D. 借物喻人,合欢树的生长经历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
(2) 第5自然段对加点字“心里一阵抖”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时隔多年,“我”惊异于合欢树的突然开花。 B. 复杂的心绪,体现“我”既想见合欢树,又怕触及伤痛,而选择逃避。 C. 母亲已经离世,“我”再也不想和往日的事物产生任何联系。 D. 合欢树在“我”心中的地位特殊,听到有关它的消息,让“我”想起母亲。
(3)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4) 细节中蕴含着感情。请仿照A句,选择B句或C句作批注。
【考点】
记叙性散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文学作品阅读

青春里我与牙齿的斗争

李佳炜

    ①爸爸给我起的昵称叫“牙怪”,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②牙齿怪异当然不是天生的,小时候我的牙不仅不歪,还很漂亮。大人们见到我会夸:“哇,小姑娘长得真漂亮!”这时 , 我就会朝着他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露出雪山般洁白耀眼的牙齿,心里美滋滋的。小学一年级表演节目时,我永远站在第一排的“C位”。老师招手说:“看镜头,大家笑一个!”最后照片里最显眼的一定是我的小白牙。当然,这些都是曾经的曾经了。

    ③大概从三年级开始,我的牙齿异常活跃起来。记得我用舌头去舔一颗摇摇欲坠的牙齿时,触到了一个奇怪的小三角,用手一碰,硬硬的。我张大嘴巴去找妈妈,妈妈仔细一看:“哟,新牙都长出来了,得去医院把上面的牙拔掉。”我稀里糊涂地进了医院,当我的屁股一坐上牙医的椅子时,潜藏在血液里的恐惧猛然苏醒,我哭着闹着不肯拔牙。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我咬着棉花球抽泣着走出医院。这是我与牙齿的第一次斗争,毫无悬念地打了败仗。

    ④那以后,又有几颗牙出了事,我进牙科的次数越来越多。每当有牙齿松动的时候,我便每天至少要检查十几次,看看有没有讨人厌的小三角冒出头来。但是,我还是太天真了,就算提前长出来的牙齿被发现得再平,它还是会长歪,我的内心沮丧极了。

    ⑤换牙结束,我找出保存旧牙的袋子,悲哀地发现自行脱落的牙齿屈指可数,旧牙中十有八九都是人工拔掉的。而我口腔里的牙齿也已基本定型,歪七扭八,好像这二十几颗牙齿互相吵架了,都扭着头,互不理睬。而我也开始遭受来自牙齿的第二轮攻击。长“飘”了的大门牙导致我的嘴唇难以合拢,需要刻意控制才能把嘴巴抵起来。当我不受控制地嘴巴微张时,整个人就会显得傻里傻气,在公共场合尤其如此。每到这时爸爸总会送来善意地提醒,我乖乖闭上嘴,却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

    ⑥来自牙齿的不良影响甚至蔓延至我的校园生活。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上课地理老师介绍自己记住同学们的方式,讲了一个笑话,我们都笑得合不拢嘴,老师又接了下一句:“有的同学我是靠外貌特征记住的,比如他的牙齿豁了个口子。”大家又是一阵爆笑,我却赶紧闭上了嘴巴,笑容凝固。或许老师说的不是我,但我的上排牙齿里有一颗歪得看上去真的像豁了个口子。窗外的小鸟发出阵阵聒噪的啼鸣,风吹过树梢,树枝正在左摇右摇,它们似乎也在嘲笑我,甚至笑得前仰后合。慢慢地,耳边声音渐渐消失,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难过地垂下了头……

    ⑦于是,那年夏天,妈妈带我去上海检查牙齿,那是我度过的最恐怖的一个夏天。头发花白的老牙医带着一群年轻实习生在看牙,我熟练地躺下,眯着眼看明亮的无影灯,大张着嘴。没承想听到一声惊呼:“哦哟,你这个牙齿老复杂!”一群实习生立刻围过来观摩。老牙医扒拉着我的嘴,和妈妈解释:“你看一看,这个是融合型多生牙,这么复杂的我也是第一次见。”了解情况后,我被迫接受了现实:我的门牙下面不仅多长了一颗畸形的牙齿,这颗牙还与门牙和另外一颗长歪了的牙齿交错生长,没有办法拔除,只能动手术锯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可悲极了,好像被关在动物园里的动物。这次看牙经历化作噩梦,缠绕了我好几夜。

    ⑨动手术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原因是术后需要每个月去一趟医院,但我已经到了要抓学业的关键时刻,腾不出时间每月跑去上海,只好等到上大学后再处理。说来也怪,这次风波之后,我开始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这一嘴歪七扭八的牙齿,就好像历尽人间磨难的老者最后选择隐居山林一般。有的时候,我甚至会对着镜子咧嘴一笑,嗯,牙齿不齐,但至少笑容很灿烂。

   ⑩现在的我不会再因为牙齿的不整齐而自卑,彻底成为一个乐观自信的人。我发现,当我用笑容感染别人的时候,从来没有人说我的牙齿不好看。我与牙齿的斗争也在岁月中渐渐平息了,我学会了和它和平共处,我的自信乐观也是它教给我的。虽然它曾在我的青春无数次掀起万丈狂澜,但我还是学会了接受它,这就是成长。

——选自《读者》2024年第5期

(1) 请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情节,补全下表。

时间

情节

我的表现或心理

小时候

牙齿洁白整齐,大人们夸我长得漂亮。

牙齿开始长歪,多次进出牙科医院,最终败下阵来。

内心沮丧极了

换牙结束

牙齿基本定型,门牙长飘,父亲提醒我随时闭上嘴巴。

牙齿成为老师记住学生姓名的外貌特征,我对号入座。

难过地垂下了头

那年夏天

感觉自己可悲极了

(2) 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标题“青窘里我与牙齿的斗争”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 B.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我”和牙齿之间的多次较量,也记录了“我”的成长过程。 C. 文章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环境描写,用小鸟的啼鸣、树枝的摆动衬托“我”难过的心理。 D. 爸爸、老师、医生都是“我”与牙齿斗争过程中的帮凶,故意说穿“我”的缺点,让“我”更加伤心。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两个句子。

①我就会朝着他们绽放出灿烂的笑容,露出雪山般洁白耀眼的牙齿,心里美滋滋的。

②而我口腔里的牙齿也已基本定型,歪七扭八,好像这二十几颗牙齿互相吵架了,都扭暂头,互不理睬。

(4) 文章结尾说“这就是成长”,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成长的具体表现。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不足,读了这篇文章,你在成长方面获得哪些启示?(至少谈两点)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个圆的又字,完成小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①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②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我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③许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最兴奋的时候。

④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黝黑混沌的初生宇宙。我还记得那是阳光下竹竿上绚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⑤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菜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面整理,一面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⑥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____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⑦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⑧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⑨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是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 , 藏云捉月 , 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的小女儿,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⑪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柔软白亮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地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⑫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快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⑬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道:“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⑭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⑮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有删改)

(1) 填入选文第⑥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可奈何 B. 欣悦自足 C. 大惊失色 D. 气愤不已
(2)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全文看,“羽衣”比喻着母亲年轻时有过的自由与幸福。 B. 选文中的母亲,有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的特点。 C. 第⑦⑧段通过母亲对待食物的态度比较,体现母爱的无私。 D. 第⑩段对小织女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与母爱无关,可删去。
(3) 仿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的划线句子做批注。

例文

批注(示例)

角度意图(示例)

突然,一阵响亮的冲锋号声,在耳边响起。他猛然听出胜利的号声,已经来临。这胜利的号角,多么的接近,多么动人!华子良终于来了,在最危急的时刻赶来了。党来了。胜利的黎明也来了!

“啊!解放军!”

“华子良领着解放军来啦!”

“冲锋的号声”,这里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的号角声,也暗示了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突出了党和解放军的重要作用。

从赏析关键词作用的角度做批注。

原文

批注

角度意图

划线句子: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 , 藏云捉月 , 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的小女儿,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批注:

角度意图:

(4) 选文结尾处“我”真的想对女儿说的话语,包含“我”怎样的情感和思想?请结合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南瓜伴秋

钟穗

①秋天,是个丰饶的季节。在接踵上市的各类当令物产中,黄澄澄、红盈盈,带着满满喜气的南瓜,无疑是较有代表性的一款。南瓜,也称饭瓜、番瓜、倭瓜或金瓜,在乡人眼中,它可是个好东西。一来抗旱耐寒,不择土壤,好养活;二则产量高,贮存时间长;再加上那既可当菜又能代粮的优良品性,自然成了农家必种的作物。

②每年“点瓜种豆”的清明前后,乡人于自家房前屋后院角处,挖好坑槽,点下瓜籽。没几天,两瓣叶的幼苗就从地底土而出,活似一个个绿色的问号,向春天与阳光追寻着生命的周期。

③毛茸茸的秧苗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等被杏花春雨熏上数日,便吐出一根根细藤蔓,绿意层层地攀上了架。某个早晨,当你从鸟儿的叽喳声中醒来,推窗一看,赫然便有数朵黄艳艳的南瓜花,顶着晶莹的露珠摇曳在窗前,让人满心欢喜。

④在经过一段芬芳灿烂,招蜂引蝶的热闹时日后,藤上开始挂出果来。奇妙的是,刚结出的青涩小南瓜,不偏不倚刚好坐到屋顶的瓦楞上,饱吮着雨露日光。待到暑热消退的秋天,南瓜已变得通体金黄,个头也敦实起来,于秋阳照耀下,给屋顶镀上一层金黄,别有一种岁月充实之感。

⑤每年的南瓜收获季节,你走进任何一户农家,都可在第一时间瞥见几十个拥拥挤挤码在屋子角落处的南瓜,有时甚至连床底下都堆得满满的,构成一道生动的乡村风景。

⑥南瓜的种类很多,长相、个头差别也极大。在吾乡,常见的有两种。一类呈扁圆形,那大大的个头几可当凳。但因其过于紧密的肉质,基本没什么人吃,最终难逃喂猪的命运。另一类是长形的,其弯弯的身躯很像小孩的腿。这种南瓜,质感粉糯,切开后一片金黄,渗着蜜一样的汁水,令人联想到秋的甜美。

⑦长形南瓜的脾性随意,怎么吃都行。最朴素的,煮饭时在蒸架上搁几块,饭熟瓜也熟。别看这凡俗日子里做出的凡俗吃食,却最大程度地保存了食物原味,吃起来爽滑醇厚,清香怡人。瓜香和着饭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调配着乡间寻常日子的滋味。

⑧但就我而言,印象中最美味也最合意的南瓜吃法,还是那道南瓜羹。将南瓜刨皮剖开,清理掉籽瓢,切成半寸见方的片。起个油锅,将南瓜片和预先泡软的海米一同煸炒后,加水焖烧。

⑨做南瓜羹必须要有“伴侣”,面疙瘩就很不错。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用筷子一片一片夹进锅里。在某段困顿岁月里,这可是乡人至为熟悉的吃法。

⑩锅中的南瓜,“扑落落” 热烈地响着,腾出阵阵诱人香雾,透着金秋的味道。等到南瓜快要酥烂时,调以适量盐和味精,起锅前,再撒一把碧绿的香葱碎,一锅金灿灿、白亮亮的南瓜羹就烧好了。

⑪清朗的秋夜,举头月圆,耳畔风凉。坐在小院中,吃着一块香酥肥润的南瓜羹,除了满嘴的温润咸鲜,还夹杂着南瓜本色的甜。这种甜,不以俗甜甘人口腹,亦不以浓香献媚于人,却独有一股秋水般的澄澈清芬,将这个夜色都荡涤得愈发通透悠远了起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

(1) 给文中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标出朗读重音,并说明理由。 

知识卡片

重音是指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常常落在有并列关系之处,有对比关系之处,有转折关系之处,有递进关系之处,有强调意味之处,有修辞手法运用之处等。

“在接踵上市的各类当令物产中,黄澄澄、红盈盈,带着满满喜气的南瓜,无疑是较有代表性的一款。”

标出朗读重音的词语有:理由: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完成括号中的题目。

①没几天,两瓣叶的幼苗就从地底土而出,活似一个个绿色的问号,向春天与阳光追寻着生命的周期。(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奇妙的是,刚结出的青涩小南瓜,不偏不倚刚好坐到屋顶的瓦楞上,饱吮着雨露日光。(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3) 作者在⑧-⑩段详细地描述了南瓜羹的做法,请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4) 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最后一段加点的“南瓜本色”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