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

徐则臣

从五斗渠到大渠之间,浩浩荡荡地生着一片芦苇。在村庄方圆几里内,那是最为高大茂盛的芦苇。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长出了第一棵,什么时候又蔓延了这么一大片。父亲小时候到田里捡麦穗,遇上了几十年都罕见的大冰雹,就是躲在那片芦苇荡里。父亲说,谁会想到中午出门时还艳阳高照,傍晚就降下了满天鸡蛋大的冰雹呢。他把柳条编的小篮子顶在头上,捡了一个下午的麦穗撒落一地,篮子被砸坏了,他只好钻进芦苇丛,把自己裹在里面使劲地摇动芦苇,用枝叶扫荡出一块安宁的空间。几十年后父亲说,起风了,大风把芦苇荡卷起来,像煮沸的开水,发出鬼哭一样的呜咽声。

若干年后,我七岁,一个人在黑夜里经过那片芦苇荡两次。

我记不起来父亲出去干什么了,只有我和姐姐在家。母亲一个人在田里.我和姐姐把晚饭做好后,等母亲回来。天很晚了,通常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吃晚饭了,周围的邻居也早早收工,无数条炊烟飘摇在低矮的屋顶上。可是母亲还没回来。我和姐姐都急了。小时候我十分依赖母亲,一天见不到心里就发慌。每次母亲出门回来迟了,我都要站在家门口张望,直到她走进巷口我才安心。如果出远门,比如去外婆家,更不得了,走之前我要问清楚什么时候回来,到了母亲回家的那个傍晚,我会一个人沿着母亲回家的路一直走到村头,扶着那棵歪脖子小树向前望去。

姐姐让我再等等,她问过前面小四子的妈了,说母亲正在赶活儿,趁着有点月亮干完了就算了。母亲还让带来话,叫我们先吃,不等她。可是我等不下去,我要去湖地里找,我坐在锅灶旁感到一阵阵干冷,我想,母亲一定也很冷,我要把她找回来。其实那会儿刚入秋,可我的赤脚在鞋子里直冒冷 汗。姐姐问我害不害怕,我说不怕。姐姐说那你一个人去吧,我把猪给喂了。我拿了母亲的一件衣服出了门。

从家到母亲干活的田地大约四里路,先过后河的一座桥,再穿过平旷的打麦场,上了五斗渠直往北走,一直走下去,向右拐就到了。但是我从来没在晚上一个人去过。真正的一个人,过了后河桥连一个人影都没看到。出村的时候一点不害怕,满脑子里都是尽快找到母亲。我一路飞奔上了打麦场。村庄在我身后,狗叫和小孩的啼哭也在身后,听起来极不真切,像是跑进了另一个世界,然后我听见了自己的脚步声,在打麦场上产生了更巨大的回声,好像有许多人随我一起跑,我出哪只脚,他们也出哪只脚。最可怕的莫过于只听见自己的声音。我停下来,看清了七岁时的那个夜晚。它比我想象的要黑,月光是那个夜晚的同谋,暖昧的光亮只能增添旷野的恐怖。周围的树木和草堆黑黢黢地排列成一个圈,我站的地方仿佛是世界的中心。树木和草堆板着黑脸,在风中摇头晃脑,我意识到这个夜晚风很大。我继续往前走,抱紧了母亲的衣服。

真正的恐惧和我相遇在五斗渠上,我终于面对了那片芦苇荡。我得说,真是像海,它是一片桀骜不驯的翻腾的巨浪。风也许并不像我当时认为的那么猛烈,只是田野过于平坦辽阔,风可以像旗帜一样从远处卷来,而那片芦苇又过于惹眼,它是野外唯一的一堵墙。风必须经过它。于是我看见从第一棵开始,风拉弯了所有芦苇的腰,大风水一般地漫过它们,使之起伏具有了水一样的柔韧的表情、浪一样痛苦的姿势。弯下又挺起,涌过去又退回来。恐惧终于降临,我把自己送到了一头奔腾的巨兽跟前,听到它在黑夜里粗重又狂乱的呼吸,像一片森林突然倒下,像整座山峰缓缓裂开。

因为一片芦苇,大风得以在我七岁的夜晚存活。我听见了风的声音,杂乱,深不可测。如果有人告诉我,黑暗里藏着十万魔鬼,我信。芦苇的声音比芦苇本身更像魔鬼。我后悔出门过于轻率,因为恐惧而发抖,刚刚满怀的焦急和寻母的使命感被大风一扫而空。我不能半途而废,我对姐姐说了,我不害怕,我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我把衣服缠在手上,贴着远离芦苇的路的那一边磕磕绊绊地跑。跑几步就停了下来,也就是从那次起我知道,恐惧时不能跑,越跑越害怕。我努力放轻脚步走,坚持忍着不回头看。身旁的一大片庄稼像缓缓起伏的海,我听到风声、芦苇声、庄稼声和我的心跳声,感觉自己是走在梦里,整个身心失去控制似的摇摆不定。

那大概是我有记忆以来走的最长的一段路 , 好像怎么也走不完。当时我什么都想到了,包括死。而且有关死想得最多,没有排除任何一种我所知道的死法。我想,如果我死了,母亲该到哪里找我呀。我没有死,走到大渠上的老柳树下我停下来,我还活着,一屁股坐到地上,衣服被汗溺透,牙咬得两腮生疼。

我没找到母亲,她从另一条路回家了。而我又从原路返回,同样是一身冷汗。我想,走过了黑夜里的芦苇荡,任何恐怖的东西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但是当我走进村庄,看到第一户人家门缝里透出来的灯光时,还是忍不住哭了,一直哭到家里。母亲站在门口远远地问是不是我,我一声不吭,进了门就爬上了床。那个晚上我始终没说一句话,晚饭也没吃就睡了。夜间我的梦里长满了无边无际的芦苇和风,浩浩荡荡的黑夜之声贯穿了整个梦境。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小时候很依赖、担心母亲,每次母亲出门回来晚了,“我”都会到家门口甚至村头去张望。 B. 母亲在地里干活很晚没回来,姐弟俩都很着急,但姐姐要喂猪,便叫“我”独自去找妈妈。 C. “我”七岁时的一个夜晚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大风席卷芦苇荡的恐怖,后悔自己出门找妈妈。 D. 以儿童视角写儿时的寻母经历,“我”感悟到走过黑夜里的芦苇荡,不再害怕任何恐怖的东西。
(2) 关于文中第一自然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交代生活环境,展现故事背景,为下文讲述“我”儿时一个人在黑夜里两次经过那片芦苇荡作铺垫。 B. “中午”与“傍晚”对比,突出时间之短;“艳阳高照”与“鸡蛋大的冰雹”对比,突出天气变化之大。 C. “像煮沸的开水,发出鬼哭一样的呜咽声”用比喻、比拟等修辞,表现风中芦苇荡给孩童造成的恐惧。 D. 父亲小时候遇到几十年都罕见的大冰雹时躲进芦苇荡,用篮子保护头,反衬“我”小时候的胆小怕事。
(3) 文章为何说“那大概是我有记忆以来走的最长的一段路”? 
(4) 本文标题“蒹葭苍苍”也可改为“寻母记”,请问哪个标题更好? 请简要说明。
【考点】
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夜的眼睛

北方的冬天,夜幕早早便已降下,罩上寒冷的大地。大地上的人们裹得严严实实的,行色匆匆,似乎要急急赶往温馨的地方。而我,则乘坐公交赶往求学之地——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

北师大,位于新街口外大街。这是一条不算特别繁华的大街,没有大超市与大商场,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行至此,路上只见寥寥几人匆匆急行。

公交车呼啸而过,带来阵阵寒风,翻卷着飞舞的雪花。学校两旁好多店铺的灯光都已安睡,只有几盏路灯寂寞地看着赶路的行人。整条街沉寂得连落雪的声音都能听见。簌簌的落雪声与我行走在雪地上发出的“扑扑”声相伴,让夜行的我不再孤单。走在学校东门的天桥上,脚下是来来往往的车辆。车灯闪烁的亮光,仿佛在告诉我这座城市还没有沉睡;可我却感觉两旁的街道似乎已经浅眠。

突然,远处有一两个光点闪射出让眼睛惊喜的明辉。渐渐走近,才发现在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竟还有一两盏亮着的灯。灯光映照的屋内有人影晃动,应该是个店铺!我惊喜地跑过去一看,果真如此!从店铺的挡风帘内漏出的点点灯光,在这条昏暗的大街上显得格外醒目,似乎在告诉路人,冬天的温暖就在这里!拨开帘子,走进明亮的灯光里,一股沁人心脾的书香便扑面而来,犹如春天的气息,扫去冬日的寒冷。放眼望去,店铺内一排排整整齐齐的书,像在列队欢迎我的到来。

这是一家小书店。面积不大,书却不少。随处可见饶有兴趣地找书或翻看的顾客,或站,或坐,或蹲。无声的静默中,别有书香浸润的温馨。一向爱书的我惊喜不已:想不到在这严寒的冬夜,在这幽寂的街旁,竟然还有这么一家可爱的小书店,摆放着好多自己想读的书!

我曾到过西单图书大厦。那里仿若书的海洋,满眼都是各种各样的书,不过要从中找到心仪的书却并不容易。在这家小书店,书并不算多,而纯文学作品、教育理论专著、新出版的外文书……一本本想读的书就摆在眼前,让我喜不自胜。我急忙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轻轻打开,静静翻阅。精美的印刷,温馨的书香,早已让冬夜的严寒离我而去。

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后走出小书店。回头望去,那帘中透出的暖暖的微光依然闪烁在我的眼中……

北师大四周的小巷里,有好几个这样的小书店,朴实中蕴含温馨。从北师大校门口涌出的学生,常常留连在这些小书店中。而我,到了这样的小书店,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亲切而自在。尤其难得的是,大凡我想买的书都能从书店中找到。每每夜幕拉开,小书店的灯光便一一亮起,召唤着像我这样爱读书的人。

我从这样的书店里买过很多书。其中有《庄子梦蝶——心灵自由之旅》。庄子的文章很难懂,但这本书的作者王少农先生却将难懂的文字演绎得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印象深刻的还有何频的《看草》。书中写草木的荣枯,写对人生与社会的思索。那些或长或短的文字,就像都市里或白或灰的水泥林里美丽动人的盆景,既赏心悦目,又启悟人生。作者用心独到,文字隽永优雅,奇趣横生,每每令我沉迷。

从小书店读到这样的好书,常常让我喜出望外,并且愿意省下钱去买回来。回到宿舍,打开好书,慢读细品,就像在享受一顿顿饕餮大餐。一本本好书就这样在每一个静静的夜晚伴我成长,而我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像夜的眼睛一般的书店。这些书店也给了我一双夜的眼睛,让我看淡了功利,悟出了智慧,让我的头脑一天天敏锐,让我的心灵一天天丰盈。

毕业后离开北京,我依然坚持夜读的习惯。

有时在严寒的冬晚,静静的屋内只有自己轻轻走过地板的声音。搬来久违的炉子,小心翼翼地擦掉上面布满的灰尘;敲碎几根从市场上买来的环保木炭,用液化气烧红,一根一根地放到炉子上;暖气便自炉里盈盈溢出,弥漫在房间。火炉融融,温上一杯飘着热气的茶,让茶香弥散。在温暖安静的屋子里,我满怀喜悦地走近书架,像是检阅自己的士兵。白天,总是忙碌于各种各样的琐事,耳朵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声音诱惑,现在一切归于沉寂,只有满屋的书。从书架上选到手中的一本书,静静地与我相伴。融融的火炉上茶香渐渐氤氲开来,我的心也渐渐沉静下来,书本上的文字便渐渐浮了上来。当我手中的书不知不觉间被炉火烤暖,当我的目光轻轻滑过一行行文字,我的灵魂便随之自由地飞翔。在这样的夜读中,诗歌悠远的意境拨弄着我宁静的心弦,散文优美的文字将我的心灵带到遥远的地方,小说中个性鲜明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情节与别具意蕴的环境常常让我痴迷不已……穿过时光隧道聆听先贤的哲语,飞跃长河高山接受大师的教诲;喜悦的火苗不时跃动在我心上,酣畅的感觉常常让我物我两忘。每一本书中的文字都让浸润其中的灵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

夜读的书香与茶香,幽幽地弥漫在每个忙碌的白天过后的夜晚,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阅读的积累常常让我灵感萌生,不能自抑,于是便下笔成文,投往各地报刊。当我的文字从报刊上起飞,我的心灵也随之激昂起继续夜读的力量,而夜读的力量则不断给我增添在生活的海洋里积极进取的力量。

那些被夜的眼睛照亮的晚上,就这样给了我一双看到理想和价值的夜的眼睛,给了我无尽的动力和希望…… 

(取材于莫景春的同名散文)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写夜晚冷寂的街道,意在衬托小书店温馨的氛围。 B. 作者写西单图书大厦,是为了在对比中突出小书店书少。 C. 作者以温暖安静的环境描写烘托自己读书时喜悦的心情。 D. 作者写自己的文章发表,间接表现了夜读产生的影响力。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目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文学类文本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