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太湖受到污水排入的影响,水体中N、P的含量升高,蓝细菌和绿藻的爆增导致水草区面积退缩,由“草型湖泊”逐渐转变为“藻型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绿藻对N和P的大量吸收属于生物富集现象
B.
污水排入后,蓝细菌和绿藻逐渐取代沉水植物的优势种地位
C.
太湖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下降会导致能量传递效率下降
D.
太湖变为“藻型湖泊”后,其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增强
【考点】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对生态系统中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进行分析,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初级消费者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指( )
A.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呼吸作用散失量
B.
初级消费者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
C.
初级消费者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
第二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单选题
容易
2. 增加碳汇的措施旨在通过自然或人为手段来增加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列活动不能增加碳汇的是( )
A.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B.
采取轮牧等措施,保持草地的健康状态
C.
设计节能建筑,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
D.
建立生态廊道,保障动物正常迁移
单选题
容易
3. “碳中和”是指化石燃料使用及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陆海生态系统吸收及其他技术方式固存的碳量之间达到平衡。下列不利于碳中和的是( )
A.
增大生态足迹
B.
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C.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D.
开发技术手段进行碳封存
单选题
容易
1. 下图表示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
B.
蚕粪、鸡粪等排泄物需经过沼气池中的分解者分解,可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C.
池塘生态系统中,适当增加鱼苗的投放量可提高
K
值,有利于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D.
桑园种桑、养蚕、养鸡丰富了桑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抵抗力稳定性
单选题
普通
2. 氮、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水体中氮、磷含量超标,会引起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严重时会导致水体溶氧量急剧下降,水质恶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富营养化导致溶氧量下降的原因是藻类植物光合速率降低
B.
富营养化导致鱼类死亡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
氮、磷等元素进入缓流水体不会使藻类植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D.
藻类植物吸收大量的氮、磷等元素会导致生物富集现象的发生
单选题
普通
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只是氧气
B.
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
C.
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D.
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单选题
普通
1. 下图1表示某淡水养殖湖泊中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图2表示碳循环过程,其中A~D代表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下列相关分析
错误
的是( )
A.
图1的各种生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
B.
图2中碳元素以CO
2
形式流动的过程有①②③④
C.
流经该淡水养殖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D.
若乌鱼的食物有1/5来自小型鱼类,4/5来自虾类,则理论上乌鱼每增加100g体重,至少需要消耗水草28000g
多选题
普通
2. 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由采矿、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因素所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逐级浓缩积累于食物链顶端,不具有全球性
B.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宜选择外来观赏植物
C.
被重金属污染的生态系统经一段时间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D.
定期收割重金属污染水体中沉水植物的地上部分,有助于净化、修复污染水体
多选题
普通
3. 如图表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
B.
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h/b×100%
C.
e+f为动物的同化量
D.
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可以用a—b表示
多选题
普通
1. 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
(1)
图1中D指向A的箭头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
形式流动的。
(2)
在图2的食物链中③属于
(生物)的同化量的一部分。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的符号表示)。
(3)
图2所在的生态系统中,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未利用的一部分和分解者分解利用之外,其他的流向是
。
(4)
图2所示生态系统在引入鹰之后,兔的数量在变化后,最终达到平衡,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种能力的基础是
机制。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决定该种能力大小的因素是
。
综合题
普通
2. 如图1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2为该鱼塘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据图分析回答:
(1)
图1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①~④过程中碳以CO
2
形式传递的是
,分解者是
。
(2)
由图2可知,流经该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用图中字母表示),d表示
的能量。
(3)
若该鱼塘对某类鱼的环境容纳量为10000尾,要使捕捞后鱼塘中该鱼数量快速恢复,则捕捞后该鱼塘中这种鱼的数量应保持在
尾。
(4)
该人工鱼塘中水生生物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与
等非生物因素有关(至少答出2点)。
(5)
如果养殖户向鱼塘中投放了过多的饵料,残余饵料会沉到水底。导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加强,水体溶氧量
(填“升高”或“降低”),鱼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进而导致鱼死亡更多,这个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综合题
普通
3.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 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 P、A、B、C、D、E 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 方向。请分析回答:
(1)
P、A、B、C、D 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
等功能的主渠道。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投入。
(2)
D的食物比例 B∶C=1∶1,D 增加1kg,至少需要P
kg。
(3)
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是不断循环的,但是还要往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
。
(4)
在夏季稻田中往往分布着杂草等植物以及二化螟、青蛙等动物。研究发现,稻田养鸭可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请分别从种间关系及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
综合题
普通
1. 天津市针对甘肃古浪县水资源短缺现状,实施“农业水利现代化与智慧灌溉技术帮扶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落实国家“药肥双减”目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项目需遵循一定生态学原理。下列原理
有误
的是( )
A.
人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
B.
项目实施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
C.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投入
D.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水肥
单选题
容易
2. 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B.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C.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D.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