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河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形成了大规模山前冲积扇。受暴雨、融雪的影响,该河晚春时期经常发生具有高流量和高含沙量特点的阵发性洪水 ,对白杨河冲积扇形态影响很大。受内外力共同作用,该地发育了多期冲积扇(图),并在冲积扇顶部形成了深切河谷。
在早、中更新世之交,古长江切穿黄陵庙背斜,古长江和古川江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水系。黄陵庙背斜与江汉盆地沉降带相连,其核部主要由花岗岩组成,翼部多由碳酸盐岩构成。花岗岩抗风化能力较差,张裂隙发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两岸广泛分布着河湖相沉积,在江汉盆地沉降带,早更新世发育以砾石层、沙砾石层为主体,中更新世则发育以细粒沉积物为主体。研究表明:河道近源沉积物粒度较粗,而远源沉积物粒度较细。读75万年前古长江和古川江水系示意图。
河床一般低于周边地表,而倒置河床是一种高出周边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表征区域气候的波动变化。沙漠中分布的倒置河床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之上,沉积结构表现为表层为抗侵蚀能力较强的颗粒较粗的砾石和胶结物,下层为抗侵蚀能力较弱的砂质、黏土质松软物。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形成过程。
广东大峡谷,又称乳源大峡谷、粤北大峡谷,自北向南呈“Z”字形延伸,长约15km,深约300m,地处北回归线北缘,气候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类型,同时大峡谷内存在小气候。该大峡谷岩土体地貌类似湖南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以砂页岩为主,拥有石峰、崖壁、石柱、线谷(巷谷)、垂直侵蚀沟(裂隙谷)额状岩槽6种徽地形。大峡谷内地形、地貌复杂,地形切割强烈,坡陡谷深,有水系发育,崩落形成陡坎,每年在大部分水潭潭壁、潭底或潭顶都有壶穴发育。研究发现,大峡谷内高水位(即丰水期的最高水位)河床壶穴易消亡。下列左图示意广东大峡谷演化模式,右图示意水潭中的壶穴,图示凹坑多为壶穴。
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
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
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
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下图为“2020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