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林肯对美国作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其遇害后所产生的“伟大的解放者”形象深入人心,成为标准的美国历史叙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界开始挑战这叙事。七十年代“新美国史学”流派出现,强调“自下而上”的研究视角,一些学者也注意挖掘相关档案文献材料进行研究。随着八、九十年代州权主义的抬头,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受到颠覆性质疑。埃里克·方纳认为,林肯一方面提倡自由劳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认可奴隶制在南方的存在,这说明内战与解放奴隶并不直接相关。芭芭拉·菲尔兹也认为,内战中真正启动废奴进程的不是那些写在国会或总统文献上的文字,而是来自那些为争取自由而采取“主动行动”的奴隶。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伟大的解放者”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学界对林肯评价变化的原因。
【考点】
美国内战; 美国联邦共和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部分)

年代

背景

移民情况

备注

战国(约前301年)

秦灭蜀国、巴国后。

秦移民万家(以一户四五丁口计)入蜀,约有四五万人。

元末明初(约1361年至1387年)

元末,湖广地区爆发农民起义。

以湖广地域为主的南方移民入蜀。标志着移民来源发生了以南方人居多的变化。

第一次“湖广填内川”

清前期(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

四川巡抚张德地上书请求移民:“四川自张献忠乱后,地旷人稀,请招民承垦。”

十余个省的移民入川,以湖北、湖南的移民最多,移民持续百余年,移民人口达170多万。

最大规模的“湖广填四川”

抗日战争前期(1937年至1940年)

由于南京失陷、武汉告急,国民政府将首都内迁到了“雾都”重庆。

江苏浙江等省和京津沪宁的学校、工厂、机关和居民疏散入川。据统计约700多万人从北方和沿海进入四川。

——摘编自《中国历史九次大移民影响深远》

材料二:美国独立后,先后颁布了《西北土地法令》《宅地法》《印第安人迁移法案》等法律,鼓励向西部移民。1825年伊利运河竣工,从马里兰州西部到伊利诺斯州的全长952公里的国家级公路建成。……这些北美的清教徒们,带着“天定命运”(即在没有清楚界定的地盘上扩展的使命感)来到太平洋岸边。自然环境的美丽、和谐、富饶,吸引着土地投机商、农民、东部小农场主和大量欧洲移民。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一大批农场、种植园在西部得以建立,农业快速发展,粮食、原料产量激增,成为东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西进运动中,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大批印第安人丧失家园,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文明被消灭。

——摘编自《论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动力》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四川历史上人口大迁移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西进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3)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移民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