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东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测试试卷
共 10 题 ; 2人浏览 ; 九年级上学期
2024-10-21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共3题,共20分)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共5题,共47分)
5. 现代文阅读

诗歌创作课

明前茶

    ①文珠老师被分配到这所乡镇中学刚满一学期,校长就要求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开一门选修课。分配给文老师的,是诗歌创作课。

    ②为了备课,文老师把有关诗歌创作入门的书都买了回来,研究如何上好诗歌创作课。然而,一到课堂上,看到这波孩子亮晶晶的黑眼睛中,有质疑,有期待,还有一丝讪笑,文老师满腹的大道理却怎么也说不出来。她只好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我的奶奶”,然后交代:这就是我们今天诗歌创作的标题。

    ③下面一片嗤笑声。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难道要写一首诗,歌颂祖孙情深?这太没劲了……”文老师笑着说:“不,我要让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奶奶发脾气的时候……

   ④这一下,孩子们可有话说了。

   ⑤有人举手,声称奶奶这会儿准在集市上跟人吵架呢。“那些不知足的买菜人,会把翠生生的蔬菜剥掉一层,才肯称重,那可是奶奶千辛万苦种出来的菜。奶奶气坏了,会一手抓住顾客的马甲袋,一手拽着别人猛掰菜帮的手,非要讨个说法,问剥下的菜叶能不能吃,这是不是浪费?”奶奶卖完菜,会挑着买菜人剥下的菜叶回家,她用这些菜叶烧菜粥、煮面条,一样好味道。奶奶总是说,不要认为只有菜心才甘甜细嫩,浓霜露水都泼洒在外面的这层菜叶上,这几片叶子,味道真不赖呢。

   ⑥文老师欣喜地点了点头:“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美的道理。”

   ⑦另一个孩子说:“这会儿,我奶奶正在练签名呢,签不好,就打自己的右手,骂右手笨,不争气。”他说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都在外地打工,他和堂弟、堂妹一直被托付给爷爷奶奶。“之前,我们三个孩子的作业本和试卷,都是爷爷签名的,我奶奶不识字。每次爷爷签名时,她只负责端茶递水,在一旁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可是,爷爷去年去世了,奶奶必须学习自己签名了。是我教会了奶奶写她的名字。”他说,奶奶拿着笔照猫画虎,不免有些急躁:“这笔怎么拿起来比铁耙子还重?”话虽这么说,但奶奶还是每天坚持认认真真写一百次“倪学仙”三个字。

大冷天的,奶奶写字写得左手如冰,右手如火,出了一头汗。“但我觉得,学写字这件事,把奶奶从痛失爷爷的悲伤中拔了出来,让她对学习新事物有了自信。”

    ⑧文老师抬起手,向着那个孩子竖了竖大拇指:“就写这一段,多好的诗,多倔强的心性啊。”

   ⑨还有一个孩子说:“今年奶奶种的橘子大丰收,这会儿,果贩子正在地头压价呢。”他说奶奶会跟他们吵嘴,来回掰扯,只为了橘子的收购价能涨两毛钱。但最大最甜的上百斤橘子,奶奶说什么也不肯卖给果贩子,她要给在外地的儿孙们各邮寄一箱,还要留下一部分,专做橘子香膏。香膏做起来可麻烦了——先用小刀把橘皮内侧的白色经络削去,把橘皮切成细末,在石臼中进一步烂,加入葵花子油,隔水两个小时;接着,把橙黄的香油过滤出来,在油中再加入蜂蜡,隔水加热搅拌,使蜂蜡融化,趁热注入一个个带盖儿的小瓷瓶中,等待凝固。这就是橘皮香膏了。奶奶不仅给儿媳妇做,给大孙女做,也给出嫁的女儿做,还留一罐给自己。“每天,梳头洗脸后,奶奶都用小勺儿舀出一点儿香膏,在手腕和脖子后面点抹开,空气里都会有橘子的清爽香气。邻居们还会取笑奶奶,说她臭美,70岁了还用香膏。”

    ⑩孩子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但接着也许被触动了某根心弦,所有的人都静默了。讲故事的孩子脸上也浮起一丝羞愧。这帮粗心的、活蹦乱跳的孩子,从没这样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奶奶……奶奶也许仍像少女一样,会打心眼里渴望能戴花、能爬树割蜂蜜、能摸鱼捞虾吧?因此,她才固执地保留了古法制香膏的手艺。

    ⑪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她觉得,诗歌课讲技巧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们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去审视大地上有情的万事万物。

    ⑫不一会儿,教室里一片蚕吃桑叶般的书写声。文老师意识到,创作一首敏锐而独特的小诗,并非她这个老师的功劳,在孩子们心灵深处,诗歌的泉眼本来就在,她只不过是拨开落叶、清理乱石,让这些泉眼重见天日,泉水汩汩流淌而已。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 文中写了三位奶奶,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们分别因什么事而发脾气。
(2) 文中写同学发言后,大家先“哄堂大笑”,接着“都静默了”。请揣摩同学们“静默”时的心理。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是文老师说的话,它们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老师的第一句话引出了课堂话题情境,总结写诗的主要内容。 B. 文老师的后面两句话,对奶奶发脾气时的表现给予赞赏和鼓励。 C. 表现了文老师非常懂诗歌创作,并且用鼓励的方式教学生作诗的技巧。 D. 引出下文,串联孩子们的发言,让文章结构更为紧凑。
(4) 关于这篇文章,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奶奶做香膏的过程非常麻烦,表现了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B. “文老师想继续点拨面前这个动情讲述的孩子,忽然,她把手收了回来。”文老师收回手是不知道该如何点拨孩子。 C. 这篇文章启发孩子们要睁大眼睛,去探寻长辈的内心世界,勤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热爱生活,发现美好。 D. 文老师是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善于启发式教学的好老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6. 阅读

材料一(现代诗诗论)

    一般来说,我们阅读现代诗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诗歌的表现形式与散文不同,一般是分行书写,造成诗句的独立和诗意的空白,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押韵使诗歌具有音韵美,在形式上和谐呼应。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表意更为新颖别致。诗歌的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读诗,要透过诗歌中的形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诗歌在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道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

材料二(现代诗赏析)

中国结

余光中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苦笑/你的年纪太小了,太小/你的红丝线不够长/怎能把我的童年/遥远的童年啊缭绕/也太细了,太细/那样深厚的记忆/你怎么能缚得牢?

   你问我会打中国结吗?/我的回答是摇头/说不出是什么东西/梗在喉头跟心头/这结啊已经够紧的了/我要的只是放松/却不知该怎么下手/线太多,太乱了/该怎么去寻找线头

   纵观余光中咏史怀古、咏古文物以及故国风物为题材的诗作,不难看出贯穿其始终的一个巨大情结——中国结。中国结就是中国情结,所谓情结,是指深层次的情感纽结。余光中有两首以《中国结》为题的诗作。余光中诗文选集中,有一本就以“中国结”命集。可以说,中国情结是余光中诗作的精魂。

   余光中曾说:“无论我的诗是写于海岛或是半岛或是新大陆,其中必有一主题是扎根在那片厚土,必有一基调是与滚滚的长江同一节奏,这汹涌澎湃,从厦门的少作到高雄的晚作,从未断绝。”透过余先生的语言,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文化人的殷殷家国之情。

材料三(现代诗阅读调查)

材料四(现代诗活动)

    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种诗歌流派。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等一些特征。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他们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曾在当时文坛引起争论。朦胧诗派以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芒克、牧野等为代表诗人。

(1) 根据材料一、二、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最重要的是抒发情感,这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 B. 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的特征,是判断朦胧诗的标准之一。 C. 朦胧诗打破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曾引起争论。 D. 余光中以故国风物为题材创作诗作,舒婷则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
(2) 结合材料三,分析现代诗歌的现状与困境。
(3) 经调查了解,某中学九年级学生“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是缺乏阅读现代诗歌的路径。结合材料一写出你的阅读建议。
(4) 阅读材料二,阐述“中国结”这一意象在余光中诗中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普通
7. 古代诗文阅读

林亮传

    林亮,字汉侯,福建漳浦人,少习骑射击刺。朱一贵陷台湾,居民汹惧。将吏以孤岛难守,佥议撤归厦门,各遣家属登舟。亮按剑厉声曰:“朝廷疆土,尺寸不可弃!今锋刃未血,相率委去,纵避贼刃,能逃国法乎?请整兵配船,守御要害,贼至,决死战!战不捷,亮死,君等去未迟。”乃驰赴海口,申号令,驱将吏家属登岸,令敢言退厦门者斩。时粮绝饷匮,亮输赀买穀 , 碾米给军,制战攻器械。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以亮忠勇,令当前锋,领舟师五百七十人抵鹿耳门。一贵党苏天威据炮台以拒,亮率六舰直进,发炮中敌,火起,毙贼无算。雍正元年,叙平台湾功,加都督同知。

【注释】①选自《清史稿》,有删节。②朱一贵:原名朱祖,是清代台湾第一个武装起义的人。③赀(zī):同“资”,钱财。④穀(gǔ):粮食作物的总称。⑤党:同伙的人,徒党。⑥苏天威:朱一贵的徒党,当时镇守鹿耳门。

(1) 下列有关林亮的事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一贵攻陷台湾时,林亮劝说将吏不要逃离。 B. 当物资缺乏时,林亮自己出资买粮食和买武器。 C. 林亮率领水兵与朱一贵在鹿耳门进行激烈作战。 D. 雍正元年,因为平定台湾的功劳,林亮被加封。
(2) 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林亮的认识。注意结合文章中的具体语句分析。

示例: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从“朝廷疆土,尺寸不可弃”“纵避贼刃,能逃国法乎”可以看出,他坚决维护国土面积,坚持作战。

(3) 下列与“一贵党苏天威据炮台以拒”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 以我酌油知之(欧阳修《卖油翁》) 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狼》) D.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文言文阅读 普通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共1题,共12分)
9. 国庆前夕,学校开展主题为“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及歌咏比赛活动。请根据要求,协助小贵完成相关任务。
(1) 小贵搜集关于“诗歌节奏”的资料时不小心弄乱了顺序,请你帮他选择最合理的一项排序。( )

①由情绪而作出的诗歌自然也会随着这个节奏的变化而起伏。

②诗歌能通过语音轻重的搭配,声调平仄的对应,来体现节奏感。

③诗歌的节奏,是语言和情绪有规律的起伏变化。

④同时,愤怒会让呼吸变得急促,愉悦会让呼吸变得舒缓。

A. ③②④①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
(2) 下面是小贵拟写的活动开场白,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你帮他找出来并修改。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①奋斗百年,中国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软弱走向了强大。②歌声嘹亮,全体师生喜悦地欢聚一堂,唱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华美篇章。③感谢各位嘉宾莅临贵校,出席这隆重的活动。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风雨征程谱华章,共创未来新辉煌”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一起去回忆征程、礼赞时代、共创未来。

(3) 活动结束后,小贵创作了一副表达爱国之情的对联,请你帮助修改上联,使其工整。

上联:回忆那峥嵘岁月,真是生灵涂炭啊,山川都在悲哀低吟,漫长的黑夜何时才是尽头?

下联: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欢唱,喜气洋洋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