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庆云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共 10 题 ; 3人浏览 ; 八年级上学期
2024-10-21
一、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共3题,共20分)
二、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共5题,共51分)
5. 现代文阅读

  竺可桢是浙江大学的老校长。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他的人物传记纪录片,小组打算研究文字稿后,在全班播放纪录片并进行讲解,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任务。

百年巨匠·竺可桢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一)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19341934年又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注重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虑原子弹研制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从初中课本的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东西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个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些什么资源,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普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们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竺可桢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竺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是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他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二)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三)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上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1) 下列不属于表现竺可桢特点的一项是        (  ) A. 有意思 B. 呆板无趣 C. 坚持自省 D. 有远见
(2) 下面关于竺可桢喜欢运动的描述,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 A. 对这一部分详写,是为了表现他丰富的生活。 B. 在体育运动中追求自制力等品质。 C. 体育运动只是为了强身健体。 D. 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
(3) 文章在画线处引用了竺可桢的日记,小组同学发现,这种引用情况,在《美丽的颜色》中也有,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结合上文内容分析画线句的作用。

引句摘录

引句分析

总结作用

  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美丽的颜色》

示例:这段对居里夫人原话的引用,使我们清晰地了解到居里夫妇进行实验的环境艰苦简陋,同时也表现出居里夫人克服困难的自豪与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传记中引用传主原话,可以使传记更加

  “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百年巨匠·竺可桢》

 

(4) 小组打算在全班看完纪录片后,发放资料加深大家感悟,你认为资料一和资料二哪个更合适?结合文章和资料内容,说明理由。

  资料一:3月14日 星期日 遵义 晨雨,下午阴。

  ……下午约同事眷属在寓茶点,到二十余(人),……余来此已四载余,自廿八年春迄今度过五个春天,但始终未见院中樱桃、梨等开花,今年樱已开花,而桃与梨则尚早。又结婚已三载,亦未有一次周年纪念在家,今年是第一次。

(选自《竺可桢日记》)

  资料二: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逼近杭州,浙大被迫举校搬迁。迁校途中,竺可桢提出了“大学教育与内地开发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沿途不忘造福乡里。在湄潭时,看到当地气候土壤很适合茶树,竺可桢就请浙大的茶叶专家教老百姓种茶和炒茶的技术,大大提高了茶叶质量。他又让土木系师生考察并设计解决方案,由县政府组织施工,在赣江边建造长堤,制服了水患。

(选自《浙江日报·最美奋斗者|竺可桢:老校长的求是一生》)

现代文阅读 普通
6. 阅读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就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梦幻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既写了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又写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B. 第⑤段讲述了刘老师靠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跳跃旋转着为我们上课的情境。 C. 文章第⑩段画线句暗示着我们(学生们)在刘老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和他言传身教、悉心熏陶下,放飞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D. 文章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活力,为下文刘老师的出场做铺垫,烘托了刘老师的乐观和生命力的顽强。
(2) 第④段举了刘老师的哪件事例?为什么同学们笑过之后“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
(3) 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4) 文章第⑨段结尾处提到“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请围绕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7. 古代诗文阅读

  子昂初入京,不为人知。有卖胡琴者,价百万,豪贵传视,无辨者。子昂突出 , 顾左右曰:“辇千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余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偕往 , 则酒肴毕具,置胡琴于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陈子昂,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 , 岂宜留心!”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华溢都。

【注释】①突出:挺身而出。②辇(niǎn):载运。③缗(mín):成串的铜钱。古代一千文为一缗。④偕往:一同前往。⑤贱工之役: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⑥声华:声名。

(1) 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 A. 从“酒肴毕具”可以看出,众人如期偕往宣阳里是子昂邀请他们到酒楼欣赏自己的才华。 B. 子昂“举而碎之”是因为他发现这把琴名不副实,感到十分遗憾。 C. 在子昂看来,琴是低贱的乐工们弹奏的,不值得自己投入精力。 D. 陈子昂重金买琴,是因为他用买琴,摔琴的方法,借此引起人们的注意,达到自我宣传的目的。
(2) 陈子昂最终“声华溢都”,请从文中摘录他自我宣传的具体方法的句子。
(3)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 辇千缗之        愿为鞍马(《木兰诗》) B. 人知                自以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 如期偕        见事耳(《孙权劝学》) D. 举而碎                康肃笑而遣(《卖油翁》)
文言文阅读 普通
三、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共1题,共6分)
9.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经商之魂、为政之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八年级(15)班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本次活动要开展“诚信做人”演讲比赛,为了参加比赛,小王向小李借的《我是演说家》还没看完,小王对小张说:“我从小李那里借的《我是演说家》没有看完,麻烦你告诉他不要着急,我会抓紧时间看,过两天一定还给他。”第二天,小张见到小李,对小李说:    ▲

下列选项中填入以上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里借的书还没看完,别催了,看完她就还给你。” B.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里借的书还没看完,看完就还你,请不要着急。” C. “小李,小王说会抓紧时间看,看完了就还你,别太在意。” D. “小李,小王让我告诉你,书看完就还你,别不放心。”
(2) 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

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

陈淑梅、李其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采访问题

①请问你们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困难?

(3) 本次活动发出了“诚实守信”倡议书,其中有一处表达不得体,一处格式错误,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诚实守信”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成长成才的必备品质。为此,我们向广大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诚信为人。忠诚正直、恪守承诺、真诚相待,倡导良好的校园风气。

二诚信处事。不做假,不做伪,不隐瞒事实真相,不追求一己之私。

三诚信求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考试不作弊,作业不抄袭。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必衰,国无信必危。让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2024年9月25日

八年级(15)班

表达:

格式: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