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月考试卷(9月)
共 33 题 ; 16人浏览 ; 七年级上学期
2024-10-2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共30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 小题12分,共40分。(共3题,共40分)
32. 进入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们砍去树木,铲除荆棘和杂草,晒干后焚毁,灰烬成了天然的肥料,进行简单的松土平整后即行播种,这种原始农业通常称之为刀耕火种。农业的发明无疑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所以新石器时代被誉为“农业革命时代”。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代表性遗址及其考古发现

遗址

考古发现

半坡遗址

炭化粟;磨制石器、骨器;半地穴式房屋遗迹

河姆渡遗址

人工栽培水稻遗址;磨制石器、骨器;干栏式建筑遗迹

——整理自人教版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陶器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以前,人类处理食物一般采用烧或烤的方法。有了陶器后,人类增加了煮熟食物的方法,并且便利了饮用水的运送和储存,使人类比较能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所以,陶器的制作是人类与自然界斗争中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也构成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摘编自王玉哲《中华远古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相同之处。
(3) 根据材料三,概括陶器出现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3.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 700 米,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 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高十几米、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据估算,古城和水利系统的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上述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城内外的贵族墓地里,随葬有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城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地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版)

【示例】

观点:良渚古城规模宏大。

阐释: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 内城长1900 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 平方千米,这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综上所述,从良渚古城的面积大小和影响范围可见,良渚古城的规模宏大。

(1) 请在材料中任意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参照示例,对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