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等八区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学业水平监测试卷
共 30 题 ; 1人浏览 ; 七年级上学期
2024-09-19
一、选择题(共27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其中第31小题14分,第32、33小题每小题13分,共40分(共3题,共56分)
29. 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大国与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发生战争,与夷狄各部之间的通婚现象也很普遍,于是,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此外,本来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不断吸收中原华夏文明成果,融入华夏族并被中原各国所认同。

——摘编自田旭东、周苏平《春秋》等

材料二:公元前60年,郑吉被任命为西域都护,“护车师以西北道”,统管天山南北各地,府治乌垒城,西域地区自此划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西域都护府为往来使者、商旅供应食宿,提供安全保护,并陆续清理和增辟新的道路,以确保中原与西域交通的畅通。

——摘编自郭丽《西汉时期的西域开发及其民族关系》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时期。西晋末年,战乱频繁,中原人口剧减,少数民族加快了内迁速度。较晚内迁的鲜卑族,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大大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两汉时期出使西域的两位杰出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概

括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以国家政权力量推行汉化”的历史事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从生产生活角度简要说明“各民族间相互学习”的具体表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0.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大约20 000年前,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地生长。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256年),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的、永久的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文帝和景帝时期,农民纳税应役的负担进一步减轻,田赋税率规定为田产量的1/30,文帝时甚至会12年不收田赋;成年人的算赋也由每人120钱减少为40钱,劳役则是3年轮1次。

——摘编自陈明光《中国古代的纳税与应役》

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

(1) 请列举两种我国先民栽培的世界最早的农作物。
(2) 结合所学从农业生产力发展角度指出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突出表现。
(3) 材料三反映汉朝统治者推行什么治国政策?由此出现什么盛世局面?
(4) 概括材料四的观点。依据所学指出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5)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归纳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