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上海进博会

届别

累计成交额(亿美元)

参加国家/地区

创新技术/服务(项)

2018第一届

573.8

130

 

2019第一届

711.3

103

391

2020第一届

726.2

64

90

2021第一届

707.2

127

422

2022第一届

735.2

145

438

从材料中找出两个或以上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阐述。(要求:写出信息,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新文化运动;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论述题 未知 困难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

偶像

五六十年代

崇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英雄人物,如: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祿,革命英雄江竹、保尔·柯察金等

七十年代

崇尚科学报国和港台文艺明星,如: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情;七十年代末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曲和以琼瑶为代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八九十年代

八九十年代对“偶像”的理解逐渐宽泛,越出了一呼百应、全民崇拜的传统学习型偶像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这个年代的偶像崇拜代表有: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刘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企业家比尔·盖茨等

二十一世纪

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物、IT财富传奇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偶像不再是“随大流”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互联网的高效快捷促使“秀”时代的明星采用各种手段对自己进行炒作,草根精英和网络红人“走红”时间大为缩短,数量剧增,这种氛围加剧了青年追求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偶像崇拜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个时代的偶像崇拜现象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未知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