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考点】
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未知 容易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711年,穆斯林正式开始对伊比利亚半岛的征服。718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天主教王国决心收回被穆斯林占领的领土,此行为被称之为“收复失地运动”。12世纪,阿方索八世收复了半岛上的大片领土,只剩下了南方的格拉纳达王国。伊莎贝拉继承王位后,通过与费迪南的政治联姻达到了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联合的目的,从而增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综合实力,初步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随后,伊莎贝拉和费迪南立刻进行议会改革和宗教改革,在西班牙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并收回了部分大贵族手中的土地和财产。准备就绪后,伊莎贝拉于1482年正式开始了她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伊莎贝拉通过丈夫费迪南及国外援军的帮助和充分利用那斯里德王朝的内部矛盾,终于在1492年1月2日攻克了格拉纳达城市,成功地收复了穆斯林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领土--格拉纳达王国,完成了历代天主教国王长达8个世纪的心愿。 

——摘编自梁小杰《伊莎贝拉一世与收复失地运动》材料二:1940年5月,德军突破马其诺防线,英法联军仓促后撤。希特勒命令德军摧毁法国临时布置的索姆河防线,直捣巴黎。14日,德军未发一弹便占领了巴黎,随后向法国内陆挺进。而由贝当组成的新政府不但没有组织军队抵抗德军,反而准备投降。戴高乐劝阻无果,只得逃离法国,在国外组织力量抗击德军。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伦敦发表了《告法国人民书》,号召国土遭沦陷的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抗击纳粹德国的侵略,这也标志着“自由法国”运动的诞生。戴高乐在伦敦积极招募军队,到1944年已有一支38万人的地面部队,500架飞机和32万吨的海军舰队,在各个战场配合盟军作战。1944年6月,戴高乐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并带领部队随英美军队返回法国与德军作战,迅速解放了大片领土。8月25日,巴黎解放,法国临时政府从阿尔及尔迁回巴黎,“自由法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摘编自马雪《戴高乐与自由法国运动》等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伊莎贝拉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2)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伊莎贝拉在位期间的收复失地运动与自由法国运动的异同点。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由法国运动取得胜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春秋繁露》
材料三: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材料四: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
材料五: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材料二中体现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他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苏格拉底之死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缺陷?
(3) 概括材料四、材料五所体现的主要思想及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模拟题 困难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而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编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

——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并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