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为二倍体雌雄同株植物,花为两性花。现有四个水稻浅绿叶突变体W、X、Y、Z,这些突变体的浅绿叶性状均为单基因隐性突变(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导致。回答下列问题:
(1) 进行水稻杂交实验时,应首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并套上纸袋。若将W与野生型纯合绿叶水稻杂交,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 为判断这四个突变体所含的浅绿叶基因之间的位置关系,育种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组合及F1叶色见下表。

实验分组

母本

父本

F1叶色

第1组

W

X

浅绿

第2组

W

Y

绿

第3组

W

Z

绿

第4组

X

Y

绿

第5组

X

Z

绿

第6组

Y

Z

绿

实验结果表明,W的浅绿叶基因与突变体的浅绿叶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为进一步判断X、Y、Z的浅绿叶基因是否在同一对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第4、5、6三组实验的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互换,预测如下两种情况将出现的结果:

①若突变体X、Y、Z的浅绿叶基因均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

②若突变体X、Y的浅绿叶基因在同一对染色体上,Z的浅绿叶基因在另外一对染色体上,结果为

(3) 叶绿素a加氧酶的功能是催化叶绿素a转化为叶绿素b。研究发现,突变体W的叶绿素a加氧酶基因OsCAO1某位点发生碱基对的替换,造成mRNA上对应位点碱基发生改变,导致翻译出的肽链变短。据此推测,与正常基因转录出的mRNA相比,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遗传信息的转录; 遗传信息的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真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稻瘟病是由稻瘟病菌(Mp)侵染水稻引起的病害,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安全。与使用农药相比,抗稻瘟病基因的利用是控制稻瘟病更加有效、安全和经济的措施。回答下列问题:
(1) 水稻对M如表现出的抗病与感病为一对相对性状,假设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通过观察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自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可用来判断
(2) 现有甲(R1R1r2r2r3r3)、乙(r1r1R2R2r3r3)、丙(r1r1r2r2R3R3)三个水稻抗病品种,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三对抗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研究发现,水稻的抗病表现不仅需要自身抗病基因(R1、R2、R3等)编码的蛋白,也需要Mp基因(A1、A2、A3等)编码的蛋白。只有R蛋白与相应的A蛋白结合,抗病反应才能被激活。

①若基因型为R1R1r2r2R3R3和r1r1R2R2R3R3 , 的水稻,被基因型为A1A1a2a2a3a3的Mp侵染,推测这两种水稻的抗病性表现依次为

②研究人员每年用Mp(A1A1a2a2a3a3)人工接种水稻品种甲(R1Rr2r2r3r3),几年后甲品种丧失了抗病性,检测水稻的基因未发现变异。推测甲品种抗病性丧失的可能原因是

③大面积连续种植某含单一抗病基因R的水稻品种,将会使该品种抗病性逐渐丧失,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可将甲、乙、丙三个品种中的抗病基因整合,选育新的纯合抗病植株(R1R1R2R2R3R3),(填“能”或“不能”)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进行,原因是

④结合杂交育种,研究人员根据基因的DN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和电泳技术可将样本中的R1、r1、R2、r2、R3、r3区分开,选出所需的纯合抗病植株(R1R1R2R2R3R3)。已知R比r片段短,推测所选育品种的电泳结果是

(3) 根据本题所述水稻与Mp的关系,为避免水稻品种抗病性丧失过快,从种植方面还可提出的建议是
实验探究题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