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文阅读

放鹤亭记

(宋代)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注释】①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②扉:门。③麓:山脚。④际;王,接近。⑤陂(bēi):山坡,斜坡。⑥傃(sù):朝向,向着。⑦挹(yì)山人:苏轼斟了杯酒给山人喝。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自然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以及缘由。 B. 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变化的特点。 C. 文章第三自然段通过放鹤收鹅交代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D. 文章第四自然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疑惑。
(2) 本文与《醉翁亭记》都写到了四季变化之景,试从感官角度分析其异同点。
(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作亭其上                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 云龙山人张君草堂          山川美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C. 其驯善飞                     野芳发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D. 明年春                          越明年 范仲淹《岳阳楼记》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常用文言虚词;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阅读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醉翁之不在酒

泉香而酒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②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文言文阅读 常考题 普通
3.文言文阅读 

 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①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②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时吕夷简③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夷简怒斥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④也。”仲淹由是罢知饶州。明年,夷简亦罢。[A]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B]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⑤之贫者。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添) 

 【注】①适:改嫁。②戚同文,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③吕夷简:北宋丞相。④朋党: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的政治集团。⑤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知其世家(既然) B. 仲淹不也(对……感到痛苦) C. 论盖国家事(同“向”,先前) D. 妻子衣食(妻子和子女)
(2)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3) 将文中[A][B]两个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A]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B]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4) 范仲淹谥号“文正”,司马光认为“文正”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结合知识小卡片并联系这篇文言材料,说说范仲淹能获此高度评价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小卡:谥号是中国古代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的一个具有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人物的生平,始于西周;宋代以后,很多文人都梦寐以求想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皇帝也不会把这谥号轻赐于人,历史上能得到该谥号的,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人数较少。 

 
文言文阅读 未知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