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稣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其言忧A而不伤B威而不怒C慈爱D而能断E恻然F有哀怜G无辜之心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译为“用”,与《登泰山记》中“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的“以”意思不相同。 B. 所以,译为“用来……的”,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C. 方,译为“违抗、违背”,与《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的“方”意思相同。 D. 已,译为“停止、止息”,与《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已”意思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提出使用刑法要谨慎,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应从惩罚之列除去,不能超出道义的界限。 B. 作者引用尧不从皋陶执法杀人而同意四岳任用鲸的例子,体现先王宽仁为先,忠厚为本。 C. 作者结合“仁”“义”探讨“赏”“罚”,“仁可过,义不可过”说得透彻精辟,耐人寻味。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诗经》《春秋》之义,点题鲜明,同时使文章结构显得紧密而完整。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②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5) 你是否赞同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并说明理由。
【考点】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筛选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