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各级党委齐抓共管的重大工程。工程实施20年来,经历了从部分乡村到全省域乡村的扩展,从乡村环境治理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变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浙江样板推进。工程的实施使浙江大地发生了美丽蝶变。

材料二 A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结合本村实际实施“千万工程”,统一规划开发,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再引入高品质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如今的A村已从“脏乱差”变成了“绿富美”,“宾客闹盈盈、群众喜盈盈、口袋满盈盈”。

(1) 判断“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乡村是否发生了质变,并说明理由。
(2)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说明A村为什么会改变面貌。
(3) 说明A村的实践如何体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答两项)
【考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 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材料一: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自古以来就是流传在湖湘大地上的精神禀赋。正是怀着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深重忧患,一批又一批湖南人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论前路如何凶险,他们始终坚信革命理想高于天。“敢为天下先”,他们对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红色基因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深深融入了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湖南红”将更加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湖南为什么这么“红”。

(2) 材料二:

湖南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基因厚重。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多次讲述发生在湖南的“半条被子”和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动人故事。这些红色资源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某中学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研学活动,请你在以下三条研学线路中任选一条,根据所选线路拟定学习主题并说明活动意义,字数在150字左右。

A线: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长沙(新民学会旧址、岳麓书院、橘子洲头)

B线: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道县(陈树湘纪念馆)——通道县(通道转兵纪念馆)

C线:长沙(雷锋纪念馆)——花垣县十八洞村(精准扶贫)

材料分析题 真题 普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不局限于传统的、单纯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转化为物质文明的强大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根基,凝聚复兴伟力,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兴盛;更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 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说明你对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理解。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论述“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理由
(3) 结合材料中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思路,请你运用分析与综合的相关知识,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思维启迪"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规范使用学科术语;④不得抄袭给定材料;⑤字数在200字左右。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兴修水利、治理大江大河、   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也积累下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着眼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直面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经验,将中华文明“天人合一”“顺天时,量地利”等生态文化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时代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善。我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为推动全球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12 分)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分析。(10 分)
(3) 学校团委发起“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在行动”志愿活动,请你为该行动拟定两条倡议。(4 分)
材料分析题 真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