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随堂练习试卷
共 8 题 ; 7人浏览 ; 高二下学期
2024-04-12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新旧交替之际,“旧”文字与“新”文字往往出现混用的情况,还未习惯“新”文学的文人写出的作品往往是文白交杂的。徐志摩的诗歌虽有时也文白交杂,但其文字赋予诗歌的“音乐性”却是独一无二的。“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诗最重音节。”关于分析新月派或者徐志摩诗作音乐性的作品已经数不胜数,单看声音这一点,徐志摩的诗歌的确还残留着古典诗歌中平仄的痕迹。徐志摩是从“旧”文学过渡来的文人,他非常清楚古文的创作规范,以至于后来在短短数年的留学期间,能有如此巨大的诗歌创作成就。或许是康桥的柔波给予了他创作的性灵,但自幼培养出来的扎实功底以及其自身的言语天赋才是帮助徐志摩登顶诗坛的主要推动力。

②诗歌与音律自是一家,节奏与音乐性促成了诗歌的歌咏特质。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的时期,诗歌散文化已经发展成全民性质的文化运动,对新文学的憧憬与尝试的兴奋之情并未冲昏新月派的头脑,他们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那便是格律。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对此,李丹认为“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使其区别于日常语言的一个关键问题”。闻一多将诗歌的节奏命名为格律:“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虽然这个主张是闻一多提出的,但是“三美”主张诠释得最好的却是徐志摩。

③不知从何时起,徐志摩的诗歌被贴上“音乐美”的标签。卞之琳对其有此评价“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富于音乐性(节奏感以至旋律感)”。商务印书馆刊出的《徐志摩全集·诗歌卷》收录了徐志摩不同时期的诗歌192首。其中,就诗行形式来说,“参差建行”的诗歌一共有87首。黑格尔曾说,“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像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这种像构建建筑物一样的作诗方式,虽然只有简单的文字长短,但是它构建出来的结构美感往往存在情感张力,止于平仄以及音韵,那便要看这“文学大厦”的建设章法。徐志摩诗歌的形式多样,其中不顶格的写作方式便是产生视觉冲击和音乐美感的秘诀之一,同时,它也影响着音乐的强弱程度。另外,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中的留白传统在非顶格诗歌中也有全新形式的体现。相对于工整的古典格律诗,空格的出现使现代诗歌产生了顿挫感,也赋予了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了灵动飘逸之美。

庭院是一片静,

  听市谣围抱;

织成一地松影——

看当头月好!

不知今夜山中

 是何等光景;

想也有月,有松,

有更深的静。

——《山中》

④在汉语的文白转化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改变就是语言的长度,用几个字便能代替冗长的文言文。现代诗歌适应了这种改变,产生了行与标点符号之间的不同形式。偶数行前空一格的写法使这首诗参差错落,如同明洁晓畅的口语一般。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从字数上体现出节奏的“慢—快—慢”的律动,打破了固有的节奏范式。

⑤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即为节奏,节奏是有变化的。在这首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绵绵细雨般的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如莱茵河畔的涟漪般轻柔。精简的字符传达欢快活泼的快板节奏,夹杂着紧凑又明朗的情绪,如刚断奶的小马驹般活泼。此外,徐志摩善于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不和谐的停顿,以至于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如此诗奇偶数行之间的字数错落以及行前空格。《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空格的存在不仅代表诗人情绪的转折,还无限扩大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空格如同不被定义的文字,传达着不被定义的情感,这情感源于作品的意境以及意蕴烘托,也源于读者内心深处偶然产生的共鸣、想象或是回忆,“一方空格、万丈情愫”,也正是这错落的排布方式,使这一段本来平庸的陈述文本变得诗意纵横。

⑥从宏观上看,徐志摩还是一个善于把握情绪节奏的诗人。《山中》中的四个诗节,第一节,闹市中凸显宁静的庭院给人带来的片刻宁静,此刻这份宁静带给徐志摩的感受是愉悦欢快的。第二节则进入诗人的联想世界:明月松间照的山林是否存在“更深的静”。诗人的思绪总是纷飞缭乱的。此刻徐志摩的思绪早已带有思索时特有的惆怅与沉默。第三节,诗人似乎从片刻的思索中找到了结果,思绪开始纷飞,笔下展现出动态的描写,似清风攀附月光在山间流荡。这一节较之上一节,在情绪上又多了些许积极活泼的成分。然而情绪刚有起色,到了第四节又急速回落,最后一节,诗人想到自己爱人窗前的落叶,流露出对心上人的爱恋心绪,此刻全诗的情绪回归平缓。诗中情感的跌宕起伏与节奏的高低转换呈“起—落—起—落”之势,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扣人心弦,起承转结间给予读者深刻的审美体验。

⑦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着诗行形式结构以及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诗歌中的这种音乐化诉求,一部分的确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诗经》这种乐经中……另一部分则要在其所阅读、模仿或翻译的英语诗歌中寻找。”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在作诗之余也偶尔谱写乐谱,或是为他人而作,或是为自己而作。在今天看来,古典诗歌流传下来的音乐性则应该是至臻的创作资源。徐志摩扎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土壤,奋力吸取西方现代诗歌的养分,创造那个时代“具有中国古典主义特色的现代新诗范式”。

(摘编自周天逸《“旧”与“新”的完美融合——论徐志摩新诗文本结构》)

【注】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旧交替间,“旧”“新”文字往往混用,徐志摩的诗歌也会文白交杂,但其文字为诗歌赋予独一无二的音乐性。 B. 在胡适提出“我手写我口”时期,新月派憧憬、尝试新文学的同时仍坚守诗歌的部分传统——格律。 C. “参差建行”的诗歌占据了徐志摩诗歌的大部分,体现了其诗歌形式多样的特点,具有美感。 D. 诗歌中的音乐化诉求部分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古代的诗人或多或少都知晓音律,有的也会谱写乐谱。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能够在留学期间获得诗歌创作成就,离不开他的言语天赋,也离不开他对古文创作规范的了解。 B. 闻一多认为诗的格律可以激发情感,格律即诗歌的音乐性问题,诗歌语言的音乐性能够使诗歌区别于日常语言。 C. 诗歌中的空格具有一定的好处,能让现代诗歌产生顿挫感,可以赋予现代诗更灵活的形式,增添灵动飘逸之美。 D. 徐志摩用自己的文字诠释诗行形式结构和情绪节奏对诗歌音乐化的重要性,创造了现代新诗范式。
(3)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山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中》中奇数行均为6个字,偶数行均为5个字,使这首诗参差错落,体现出古典诗歌的节奏范式。 B. 《山中》是一首情绪悠扬、沉着缓慢的抒情诗,诗中长串的字符传达慢板节奏,夹杂着深沉又漫长的情绪。 C. 《山中》的行前空格,是徐志摩别具匠心地在顺畅的旋律中添加的停顿,给听者在心理上造成情绪的积塞。 D. 《山中》蕴含着跌宕起伏的情感并呈现出“起—落—起—落”之势的节奏,时而昂扬欢快,时而低沉凄婉。
(4) 段落③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材料分析。
(5) 请根据段落④⑤中对诗歌“音乐美”的阐述,试分析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音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实用类文本阅读 未知 普通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程

①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②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③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④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①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经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诗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②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①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②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③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这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④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①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见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②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③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④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5日《当地名进入古诗》)

(1) 对文本艺术特色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部分第二段,把“地图上圆点大的地名”比作“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地名在现实中包罗万象、丰富浩大的特点。 B. 第一部分第三段列举了甘肃武威和凉州这两个地名,诗歌里的凉州,地名不再只是地名,诗词使其变得生动形象。 C. 第二部分第一段引用爱默生的名言,为下文“诗歌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增强了说服力。 D. 文章结构严谨,起于地图上的地名,结尾与之照应,但有所升华,这“不竭涌流的泉水”仅指“诗歌一代代地传诵”。
(2) 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 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 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 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3) 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
(4) 本文体现了散文的语言美,请结合全文,从“用词”“修辞”“句式”等方面加以赏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未知 普通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题,共32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有删改)

材料二:

卢程,不知其世家何人也。唐昭宗时,程举进士,为盐铁出使巡官。唐亡,避乱燕、赵,变服为道士,游诸侯间。豆卢革为王处直判官,卢汝弼为河东节度副使,二人皆故唐时名族,与程门地相等,因共荐之以为河东节度推官。庄宗尝召程草文书,程不能。其后战胡柳,掌书记王缄殁于阵,庄宗还军太原,置酒谓监军张承业曰:“吾以卮酒辟一书记坐。”因举卮属巡官冯道。程位在道上,以尝辞不能,故不用,而迁程支使。程大恨曰:“用人不以门阀而先田舍儿邪!”庄宗已即位,议择宰相,而卢汝弼、苏循已死,次节度判官卢质当拜,而质不乐行事,乃言豆卢革与程皆故唐时名族,可以为相,庄宗以程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是时,朝廷新造,百度未备,程、革拜命之日,肩舆导从,喧呼道中。庄宗闻其声以问左右,对曰:“宰相檐子入门。”庄宗登楼视之,笑曰:“所谓似是而非者也。”程奉皇太后册,自魏至太原,上下山险,所至州县,驱役丁夫,官吏迎拜,程坐肩舆自若,少忤其意,必加笞辱。人有假驴夫于程者程帖兴唐府给之府吏启无例程怒笞吏背。少尹任圜,庄宗姊婿也,程诉其不可。程戴华阳巾,衣鹤氅,据几决事,视圜骂曰:“尔何虫豸,恃妇家力也!宰相取给州县,何为不可!”圜不对而去,夜驰至博州见庄宗。庄宗大怒,谓郭崇韬曰:“朕误相此痴物,敢辱予九卿!”趣令自尽,崇韬亦欲杀之,赖卢质力解之,乃罢为右庶子。庄宗入洛,程于路坠马,中风卒,赠礼部尚书。

(选自《新五代史·卢程》,有删改)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这三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

人有假驴夫A于程者B程帖兴唐府C给之D府吏E启无F例G程怒笞H吏背。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辞,推辞,与《屈原列传》中“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的“辞”含义不同。 B. 于,在,与《过秦论》中“非括于钩戟长铩也”的“于”用法和含义相同。 C. 诣,到……去,与现代汉语成语中“苦心孤诣”的“诣”含义不同。 D. 礼部,古代官署,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等职事,长官是礼部尚书。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作者引用《尚书》里的句子,进而提出论点,接着运用对比手法概括唐庄宗得失天下之事,又进一步深化论点。 B. 材料二,卢程在唐朝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唐亡后成为道士,因是唐朝的望族,出身名门,被推荐为河东节度推官。 C. 材料二,卢程曾对任用官职不认门第表示不满,后来唐庄宗思考宰相人选,优先考虑了卢程,卢程和豆卢革被任命为宰相。 D. 材料二,卢程斥责任圜,任圜向唐庄宗报告,唐庄宗大怒,认为自己误用了卢程,下令让卢程自杀,后因卢质解救,卢程免于一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②尔何虫豸,恃妇家力也!宰相取给州县,何为不可!

(5)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其实,个人兴衰的道理也是这样。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卢程失败的个人原因。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题,共1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謇朝谇而夕(废弃)     日月忽其不兮(久留) B. 何方圜之能兮(合)       忍尤而诟(容忍) C. 清白以死直兮(同“服”,保持)  偭规矩而改(错误) D. 余冠之岌岌兮(加高)      岂余心之可(因受创而改变)
(2)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不是 B. 女也不 , 士贰其行    爽:爽快 C. 匪我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D.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蚩蚩,抱布贸丝       怨灵修浩荡兮 B. 乘彼垝垣,望复关       长太息掩涕兮 C. 桑之落矣,其黄陨       忍尤攘诟 D. 反是不思,亦已哉       驰椒丘且止息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骚》选自《楚辞》,是楚辞的代表作品,继承并发展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 B. 《氓》是战国时期的民歌,全诗线索清楚,人物形象鲜活,描写生动细腻,情感变化明晰,是一首典型的叙事诗。 C. 《李凭箜篌引》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篇充满了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营造出一种神出鬼没、石破天惊的独特意境。 D. “玩偶”是喻指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语言文字运用 未知 普通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演员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他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便是“扮演”,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张。 ①  , 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 ②  , 它要求时间、空间以及人物、情节等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此外,对于戏剧而言, ③ 。易卜生《玩偶之家》就展现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1)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加点处“演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句古老谚语:“了解了一切也就原谅了一切。”但生活中,人们很难了解一切。 B. 种了颗理想“种子”在心里,然后不断地去浇水、施肥,才有希望看到理想开花。 C. 这个小店的臭豆腐外焦里嫩,吃起来令人唇齿留香,难怪会“臭名远扬”。 D. 看了这个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还不能被称为“戈壁”。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空不超过12个字。
语言文字运用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