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武汉市解放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共 9 题 ; 8人浏览 ; 七年级上学期
2024-04-10
一、基础运用(共3题,共0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6分)
4.阅读

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是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获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 顺道而流的小溪。 .....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克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 “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影响世界的不少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

(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1) 下列对“行走的意义”解读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行走能让人久坐的身板以及佝偻的腰背充满青春活力。 B. 行走能让人卸下生活的重担,抛却烦恼,获得孩子般的快乐。 C. 行走能让人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D. 行走能让人强健体魄,放松心情,促进大脑思考。
(2) 文中第7段列举的几个名人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行走可以促进思考,激发创造的灵感。 B. 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爱好者。 C. 影响世界的创新思想都是在行走中产生的。 D. 行走对于中外名人的意义非同寻常。
(3) 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行走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生活时尚。 B. 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C. 只要行走,就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 行走是专属于年轻朋友们的必修课。
现代文阅读 未知 普通
三、古诗文阅读(共3题,共18分)
6.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烹彘①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②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③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①烹彘(pēng zhì):杀猪。烹,煮。彘,猪。②适:往。③特:依赖。

(1) 下列对句中画横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还 女:同“汝”,你 B. 为汝杀彘 反:同“返”,返回 C. 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D. 婴儿非与也 戏:开玩笑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A.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B.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C.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D.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3) 下列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曾子的妻子不想儿子跟她去集市,就欺骗他说回去给他杀猪吃。 B. 曾子认为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学习的。 C. 曾子的妻子觉得曾子说的有道理,主动要求曾子杀猪。 D.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人要言而有信。
(4) 将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四、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20分)
8.阅读

母亲与茶

       ①少时家贫,父亲外出干活之后,就只剩下我和母亲在家,家中田地少,母亲在完成所有的耕作之后,又在自家屋后不远的小深谷里开了一片小小的荒地,养出了一片绿油油的茶叶。

       ②于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抛弃”过母亲的身影,母亲手工做的茶是那么的清香,以至于多年以后,在喝过了那么多的中国乃至世界名茶之后,我依然忘不了家乡的茶,忘不了母亲的茶。

③在母亲的熏陶下,从6岁开始,我就会摘茶叶了。我与母亲一起采茶叶,晚上再一起将白天摘的茶叶揉碎、烘烤在微火 中,第二天又将焙好的茶叶放在烈日下暴晒一天甚至更久。如此,做茶的整个工序我都是从小见到大的,所以,我虽不懂品茶,但要说做茶,我还是会的。

④母亲说:“茶的生存力很强, 一片茶叶生出一株茶树,继而可以繁殖出一片茶园。茶喜欢生长在大家都不敢也不愿生长的 恶劣环境之中,深谷,绝壁,孤岛,寒峰。 .....它不爱显摆,它不想高调,它一辈子默默地的生长着,为欣赏它的友人提供杯杯甘苦。”

⑤母亲说:“小孩子应该学着喝点茶。”我却推脱说那玩意儿很苦,做茶还好,喝茶就不必了。母亲笑了笑说:“也许孩子你 可以看看泡茶的经过。”于是,母亲拿来一套茶具,轻轻地坐在桌前,我也很安静地看着母亲的一举一动。母亲首先将小茶炉 置好,架上柴火然后细细地、慢慢地摆弄着柴火。 她那么认真,好像这朴实无华的木柴是她的头发一样。柴火点燃之后,小小 的火苗好似听母亲话一般,不大不小,正好将母亲的小水壶稳稳加着热。母亲笑着看看我很惊奇的表情,伸出手摸摸我的头说:“其实呀,世上任何东西都是有灵性的,只要你认真对它,它也会好好回报你的,明白吗?”我点点头,母亲鼓励地对我笑了笑。不一会儿,母亲装在水壶里的水正好沸腾;母亲忙将适量的茶叶置于透明的小茶壶中,放稳小茶壶,将正闹着沸腾的水慢慢 地轻轻地注入壶内,看着上下翻滚的茶叶一片一片散开,只觉得很美很美。母亲的额头孱出了一层薄薄的细汗,伴随升起着的股股清香的茶气儿,母亲仿佛在雾中一般,显得更美了。

⑥母亲轻轻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笑了笑,取下小小的茶杯放在我面前,轻轻地将小茶壶端起,小小的水柱从壶嘴里慢慢泻下,带着淡黄色的茶水悄悄聚集于杯中, 一层层茶雾直冲我的鼻梢,它似乎更香了;母亲端起茶杯递到我面前,笑容依旧:“来,儿子,尝尝看。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茶杯,置于鼻端静静地闻了一下,好香!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舒适感,像久别后的 重逢。轻轻地抿上一口,还是好苦。不对,紧接着有一种淡淡的茶香在嘴里流转,继而又是一股甘甜。 .....再来一口,再来一口。 .....于是,慢慢地喝完了一整杯茶。也正是因为这次饮茶,才有了后来我一生饮茶爱茶的习惯。

⑦就这样,母亲教会了我应如何“饮茶”。进而教会我如何思索人间“真、善、美”,如何处世静心和气,洞察万物、思如 风云、心以常乐,如何礼对尘世“廉、美、和、敬”......母亲说:“为人之道:恻隐于人,羞恶别人,恭敬以人,是非得人,真诚待人;饮茶之本: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⑧在以后的20年中,不管我去到哪里,母亲的话依然响亮在耳旁。母亲的“茶”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我想,我真的是爱上“茶”了。

(1) 请简要概括②~⑥段母亲与茶的四个片段。
(2) 请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
(4) 文中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现代文阅读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