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检测练习
共 20 题 ; 3人浏览 ; 高二下学期
2024-04-12
一、选择题(共8题,共0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8题,共109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奉使(节选)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选自《说苑》)

南越列传(节选)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选自《史记》)

【注释】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岖:同“崎岖”。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 B. 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 C. 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 D. 尉,秦设置的县一级的武官名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 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 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 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②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平疾王听之不也 聪:聪明 B. 忧也 离:同“罹”,遭受 C. 其文约,其辞 微:简约 D. 皭然泥而不者也 滓:渣滓
(2)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怒疏屈平 敏好学,不耻下问 B. 上官大夫与同列 以天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C. 竭忠尽智事其君 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D. 博闻强志,明治乱 箕畚运渤海之尾
(3)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介绍了《离骚》的创作原因、写作目的,谈及《离骚》的内容和艺术特色,高度民主地评价了屈原的品行与志向。 B. 这段文字是司马迁与屈原在情感上的共鸣,是对不明君王的怨诽,对“方正不容”的世俗的抨击,是对国家和君王忠信的表白。 C. 这段文字没有详评《离骚》的内容,也没有评价其艺术价值,而是重点介绍创作《离骚》的原因。 D. 这段文字高度赞扬了《离骚》的思想及艺术成就,指出《离骚》在思想及艺术成就上都达到了可与“日月争光”的巅峰。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②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高为中丞相【注】 , 事无大小辄决于高。高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入上林斋戒。日游弋猎,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杀之。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高乃谏二世曰:“天子无故贼杀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当远避宫以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宫。

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高上谒,请病,因召入,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入,至咸阳,群臣百官皆畔,不适。子婴与妻子自系其颈以组,降轵道旁。沛公因以属吏。项王至而斩之。遂以亡天下。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醋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阳,人臣极位。一夫诳惑,变易神器。国丧身诛,本同末异。

(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

【注释】中丞相:秦二世拜赵高为丞相,又因赵高为宦官﹐可出入官禁,故名。

(1)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B.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C.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D.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嫡立庶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斋戒,指在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之前,洁身清心,不进食物,以示虔诚。 B. 禳,祭祀名,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 C. 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百姓。 D. 五刑,我国古代的五种刑罚,是官府对犯罪者所施用的惩罚方式,因最初的刑制比较残酷,后经改良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体系。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赵高权倾一时,颠倒黑白。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只鹿,却说它是马,左右都跟着说是马。 B. 子婴计杀赵高。子婴担心赵高再作乱,就称病不理朝政,后来与韩谈密谋,刺杀了赵高,并诛灭了他的三族。 C. 子婴系颈投降。刘邦入关后,子婴带着妻子儿女在脖子上系着绳子投降。后来项羽杀了子婴,秦朝灭亡。 D. 太史公评李斯功过。作者认为李斯辅佐始皇成就帝业,诸侯叛乱后能直言进谏,如此功绩能够与周公、召公相提并论。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

②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之,屈平不与,因谗之:“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醨(lí):淡酒。②温蠖(huò):昏聩。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其能 赵不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之( )

A.改变 B.强取 C.耽误 D.争先取得

②平其功( )

A.征伐 B.败坏 C.除去 D.夸耀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王怒疏屈平 惜其用武不终也 B. 留怀王 击沛公于坐 C. 见放 戒奢 D. 而自令放 冀君实或恕也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相同的一项是( )。 A. 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D. 村中少年好事者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6) 结合文意,分析作者在屈原死前记叙其与渔父对话的意图。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 , 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懂,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1) 用“/”给画波浪线的这段话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B.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C.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D.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2) 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儒、道、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南郡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B. 贾谊刚到朝中为官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能,这使大家都感到自己不如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 C. 做了太中大夫的贾谊,主张变更秦朝的法度,并且出台了一些由文帝起草的变法律令。 D. 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做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终未被文帝采纳。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②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5) 结合所学的《屈原列传》以及选文对贾谊生平经历的叙述,说说你对贾谊“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一句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庙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研方以为圆。昆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鸣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释】①惟:句首语助词。②伊:你。③处:决定。④惊端:惊人的急流。⑤逝:同“誓”。⑥九关:九重天门。⑦要:总结,概括。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D.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册多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义同史册。 C. 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D. 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为对人的尊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 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鬼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 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 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道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②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5) 从这篇赋来看,苏轼对屈原之死持什么态度?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1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县令。父承简,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丁父忧 , 以孝闻。免丧,征拜右拾遗,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忧去官。服阕,以刑部员外郎 , 转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旱,人无转徙。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里。开成元年上巳 , 赐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累居重任,贞操如初。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选自《旧唐书·令狐楚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B. 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 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 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 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儋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 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 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②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旱,人无转徙。

(5) “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三、语言表达(共4题,共15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级引路,蜿蜒而上,先见一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不由让人想起《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之句。这是激愤昂扬的《太史公自序》里最轻松的笔墨。遥想当年,受腐刑之辱的司马迁蓬头垢面,在长安禁苑的更漏声里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的眼前会不会跳动着一个在大自然怀抱里的怡然自得的少年?大概会吧。造祠者聪明,自有他的构想,以“河山之阳”牌坊始,至岗顶祠院后面的司马迁的墓终,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走在陡峭的司马坡上,你会想起司马迁少时耕牧故里,然后随父宦游长安,继而伴驾巡幸四海,后又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发愤著述十三载,终成《史记》的伟大而惨烈的一生。

顺着石阶走向岗巅,每一步都无比沉重。到题着“太史祠”的祠门,进祠院,便见古柏参天,郁郁葱葱。太史祠规模不大,东____黄河,西____梁山,北____芝水,南____魏长城。寝殿是典型的宋代建筑,殿内有司马迁坐像,方脸长髯,两眉及鬃,现出刚直不阿、抱负脱俗的气概。立于像前,不禁肃然起敬。祠堂后边,便是司马迁墓。墓冢不大,却长着五棵巨形古柏,虬枝苍干,互相交缠,状若蟠龙,自成一派气象。

(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设问 比喻 引用 B. 设问 比喻 引用 C. 反问 借代 排比 D. 反问 借代 排比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带 靠 临 邻 B. 临 枕 带 接 C. 瞰 枕 接 带 D. 带 接 靠 邻
(3)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一段曲曲折折的石径路,浓缩了司马迁坎坎坷坷的一生”一句。
语言文字运用 未知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