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共 13 题 ; 7人浏览 ; 高一上学期
2024-03-27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27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

②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 , 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 , 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

③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④新媳妇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 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⑤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⑥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节选自《百合花》有删减)

(1) 有人说选文的第2和第4段关于新媳妇的描写前后矛盾,你是怎么认为的,为什么?
(2) 缝衣服当然要一针一针地缝,小说为什么要特别地写一下?还要写两次?而且特意强调缝的“细细密密”。这是否是属于无效文字可以删掉呢?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未知 普通
2.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①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向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作曲家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②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③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呜,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⑤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在北京人艺舞台演出,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⑥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儿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 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 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 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 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3)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举两例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4) 由乡村而至关中舞台,由关中舞台而至北京人艺、中山音乐堂,足见“老腔”这种艺术形式虽属于“家乡文化”,但其艺术生命力绝不会受地域空间限制。设想你是一位“老腔”推广使者,请设计一句推广语,帮助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要求:概括特色,具有文采,易懂易记。
文学类文本阅读 未知 普通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3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①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 ,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③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④今张君不以谪为患,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⑤元丰六年十一月日,赵郡苏辙记。

(1)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览观江流之        胜:风景 B. 庶人安共之        得:能够 C. 会计之余功        窃:利用 D. 元丰六年十一月日    朔:农历十五
(2) 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B.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C.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D.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3)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

①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②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将蓬户甕牖,无所不快

⑥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张坦然为人处世,不管一个人的境遇如何,只要心情开朗就好,哪怕是自得其乐,也是作者所要倡导的。 B. 本文的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全都围绕着“快哉”展开,表现了作者旷达、自然、超脱的思想感情。 C. 从描述风景切入历史,说明无论眺望古迹还是缅怀历史,都能使人快哉。 D. 苏子瞻为本亭命名曰“快哉”,包含了深厚的兄弟之情,是让作者感到快乐无比的重要原因。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③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文言文阅读 未知 普通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作于唐大历二年(767)。②: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抒发了一种思念家乡、心忧国家兼伤感身世的悲郁情思,罗大经评其有“八重悲”。 B. 第二首诗虽不比《登高》的“古今七律第一”,但“巴峡”“巫峡”和“襄阳”“洛阳”对仗工整,且以“即从”“穿”等贯串,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 C. 第二首诗“白日放歌”“纵酒”狂喜与第一首诗的“艰难苦恨”“潦倒停杯”形成鲜明对比,表明“青春”时的杜甫身体康健,不以醉酒为意。 D. 第二首诗一个“愁”字,表明诗人一家在留寓蜀地时生活依然艰难,但杜甫却因王师的大胜而“喜欲狂”,所谓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
(2) 有人说第二首诗中杜甫的快乐在于听到官军“收蓟北”,也有人说杜甫的快乐在于终于可以“好还乡”,这两种观点矛盾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认识。
诗歌鉴赏 未知 普通
五、语言表达(共2题,共6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 )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____。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 )又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 )、尽心竭力的付出!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寸    内含    废寝忘食 B. 咫尺    内含    宵衣旰食 C. 方寸    内涵    废寝忘食 D. 咫尺    内涵    宵衣旰食
(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B. 一方面赋予器物以生命,一方面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C. 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D. 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
(3) 对文段中划线句子修改正确的一句是( ) A. 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B.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C.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D. 从赞叹工匠精神继而推崇工匠,见证着浮躁风气、短视心态对社会的自我疗治,对超凡品质、美好器物的主动探寻。
语言文字运用 未知 容易
七、基础知识(共5题,共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