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思想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共 34 题 ; 8人浏览 ; 高二上学期
2024-03-29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共30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5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的幸福安康。 

材料一 20 世纪 50 年代,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机器能思考吗”的命题,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类的思想。近年来,人工智能(以人类的智慧创造出堪与人类大脑相平行的机器脑)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人机围棋大战、智能机械手臂、无人驾驶、人脸识别……不经意间,人工智能已经悄无声息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还在发展中,但有学者认为让人工智能拥有智商是很危险的,它的能动性和创造力甚至可以超越人的思维,它可能会反抗人类。这种隐患也在多部电影中发生过,其主要的关键是允不允许机器拥有自主意识的产生与延续。

材料二 麻风病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1958 年,李桓英舍弃国外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于麻风病防治工作。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李桓英把实验室“搬到”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村,几十年始终拼搏在麻风病防治一线。李桓英开展短程联合化疗之时,许多人反对,但她根据实验数据坚持认为,该疗法符合中国国情,副作用少,节省的药品能救治更多人,事实证明她是对的。试点成功后,她又跑遍各级皮肤病防治站,把在试点成功的方案亲自教授给防治人员。几十年来,李桓英严谨细致地开展临床试验,不断优化治疗方案,解决了该领域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她推广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救治了数以万计的麻风病患者,提出的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麻风病“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为我国及全球麻风病防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1) 有人说,“人工智能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模拟人的思维,甚至会取代人的意识”。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李桓英为什么能够取得麻风病防治的成功。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
33.“信息茧房”一般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横亘在人与世界之间的这个矛盾,究竟是谁造成的?人们看法不一。 

有人认为,推荐算法应该成为“背锅”者。推荐算法最大的卖点,就是在获取用户数据样本后,能够根据用户的习惯与偏好,在短时间内解析数据并实现精准推送,为其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流。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量身定做”会让用户看到的内容越来越极端而单一,与用户的既有认知相异的信息可能会直接遭到算法的屏蔽,导致个人的视野不断窄化、判断能力逐渐弱化等弊端。 

也有人认为,真正的“背锅”者应该是人自己。“信息茧房”在最初被提出的时候,推荐算法尚未出现,其意只在于提醒公众:不要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信息。因为久而久之,这种看似“舒适”的选择,会让人在单一信息源的喂养下成为“信息偏食者”。在这种情况下,只看到算法的影响,而忽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既是对问题本质的误读,也是对个体责任的逃避。 

(1) 请你选取其中一种看法,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合理性。
(2) 以你选取的看法为出发点,就如何打破“信息茧房”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材料分析题 未知 普通